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巴金《憩园》自问世以来,它的接受可以分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建国后至新时期前、新时期以来三个阶段,可以说,对《憩园》的评论几经起伏和波折。对《憩园》的分歧和争议主要表现在主题、人物和线索三方面,新时期以来,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及思维模式的变革丰富了《憩园》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2.
巴金《寒夜》中曾树生形象历来有褒有贬,如果把她放到中国女性人格特别是“五四”以后新知识女性人格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放到她所在的特殊家庭氛围中,放到她所处的特定时代社会背景下,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考察,可见她是个复杂的有血有肉的新女性形象,她的命运是可以理解的,值得同情的。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前,传记作品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未受到注意,虽然高考文言文的考查经常选择人物传记作为阅读材料,但这些古代人物传记多是作为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培养筛选信息和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范例而被使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后,"新闻与传记"是选修课程的五个系列之一。新课改后的高考语文试卷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也体现了人物传记阅读的考查,基于这种背景,有些学校开  相似文献   
4.
"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国本位"与"家本位"思想的主导下,在"权"与"情"的双重作用下,"春秋决狱"尽管没有直接造就完备的法制,却开创了礼法融合的先河,为完善独特文化底蕴下的中华法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青散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1913—1982)是40年代上海文坛的一位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解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张爱玲和苏青都不为研究者所注意.新时期以来,张爱玲的作品逐渐为评论界与广大读者所承认,然而,苏青其人其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较为陌生的.其实,苏青的散文与小说都颇为可观,至少不在张爱玲之下.本文拟谈谈她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苏青散文所触及之处,很大一部分是平凡琐碎的市民女性的生活.举凡恋爱、结婚、离婚、生男育女,都出现于苏青笔下.在这片比较狭窄的园地里,苏青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她的思路开阔,从纵向的祖辈、母辈和己辈到横向的中产阶级妇女、下层劳动妇女,她都涉及到了.这样,就使得题材有一定的广度与较强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6.
《<寒夜>手稿珍藏本》根据《寒夜》发表时的手稿影印而成,保留了巴金创作中的许多修改,或增,或删,或增而复删,或删而复留,丰富多彩,正是鲁迅所说的那种既能说明"应该怎样写"又能展示"不应该那么写"的很好教材。《手稿本》的修改表明,《寒夜》之所以成为优秀长篇,得力于巴金对词语的精心选择与反复锤炼,这无疑可作为后人学习语言艺术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前期散文中 ,无论是不同程度蕴含“浮躁凌厉之气”的那类创作 ,还是写“身边琐事、草木虫鱼”的那些作品 ,其平和冲淡的风格始终是一以贯之的。本文从语言和文章方法两个方面审视前一类散文的冲淡 ;从题材的选取、意境的创造和语言的“涩味与简单味”等方面审视后一类散文的冲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