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0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时期社会思潮具有必要性。多样化社会思潮之间的差异性提供了"引领"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身的先进性及科学性提供了"引领"的能力基础;新时期社会思潮消极作用的客观存在提供了"引领"的合理空间。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时期社会思潮有以下措施: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地位;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社会思潮的主体基础;依靠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思潮的存在环境。  相似文献   
2.
深入文化巨人心灵的成功尝试──读杨胜宽《苏轼人格研究》曹继建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复杂、经历丰富、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然而对他人格的研究却由于种种原因仍相当薄弱。过去也有人注意到苏轼人格的力量。明代李卓吾说:“苏长公何如人!故其文章自然惊天动...  相似文献   
3.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其形成、发展和作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关注社会思潮的社会效应是社会思潮理论探讨的“应然”内涵。社会思潮的社会效应是基于社会思潮自身固有的传播属性和护散属性而得以呈现,那么,在社会思潮的传播过程和扩散中,社会思潮的传播载体就具备了存在的可能,青年群体是重要的社会思潮传播载体(也有学者称为传播受体),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思潮的传播基于新世纪所特有的时代背景而对青年“发生”效应即影响青年时呈现出了新时期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就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思想传递过程。这一传递过程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隐蔽效应、增量效应、变值效应、交互主体效应、双向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