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一、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既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的过程,也是新型的商业银行重新分割或占领市场的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专业银行靠政策的分工,各自有相对封闭的服务领域,或者说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形成了彼此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这些相对固定的群体向对应的银行机构提出比较单一的金融服务需求,其中相当大的业务往来是政策性的,靠政策的纽带来维系范围较窄,层次较低的经济关系。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一方面表现为金融压抑状态:金融体系不健全;信用工具不完备;调控手段不科学;机构网点不发达;货币作用不充分。一句话:银行没有办成真正的银行。银行机构的拆拆拼拼、分分合合,表现了认识的误差和发展的曲折。另一方面,四家大的专业银行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中国金融的垄断。无怪乎有识之士认为:中国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金融经济,银行“感冒”,企业就会“咳嗽”。由于以上特征,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对银行有很强的依赖性。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关于银行效益的思想初探曾国坚何五星应该承认,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以及邓小平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先导,对银行效益问题没有直接全面地进行论述,甚至很少直接使用银行效益这个概念。但是,这些伟人对银行效益的有关思想却是很丰富、很有真知灼见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