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祥旭 《南都学坛》2022,42(1):120-124
朱穆,东汉南阳郡宛人,出身缨冠世家,方正不阿,文学上颇多建树.现存作品主要包括《奏记大将军梁冀》《再奏梁冀》《又奏记梁冀》《上疏请罢省宦官》《崇厚论》《与刘伯宗绝交书》《绝交论》,以及《绝交诗》《郁金赋》等.这些作品涵盖散文、诗歌、辞赋等各个领域.朱穆散文的特点是引经据典、纡徐委婉,关注社会问题、反复求证、富有逻辑性,有的作品也有犀利冷峻、金刚怒目的一面.朱穆诗歌的特点是隶事用典、刻画形象、长于比兴.朱穆辞赋的特点是清新淡雅、描写细致、文辞华美.朱穆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较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曾祥旭 《南都学坛》2001,21(1):72-74
屈原在自然景物描写上对《诗经》的继承和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一、景不但是自然之景,而且,较《诗经》更寓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艺术形象;二、借景言情,情较《诗经》更富于感伤以至怨愤色彩;三、行文规模宏肆,更着力铺叙流动之景,体现楚人的流观意识;四、借神话、仙话等虚构非人间景象。  相似文献   
3.
曾祥旭 《船山学刊》2005,(2):134-134,127
西汉辞赋家王褒,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关于其生卒年,《汉书·王褒传》没有明确记载,只说:“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怜惜之。”祀金马碧鸡事的时间,《汉书》无记载,因此王褒的卒年就成了问题(王褒生年更恍惚,故从略)。笔者目前仅见有两种说法:一是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认定在神爵元年,即公元前61年,二是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定于五风三年左右,即前55年左右。其他的文学史著作如游国恩编,如中国社科院编,如章培恒编,如郭豫衡编等都曰“生卒年不详”,有的把它忽略过去。笔者认为王…  相似文献   
4.
曾祥旭 《天府新论》2004,(5):137-140
西汉乐府署的设立是汉王朝“以经为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目的在于郊祀。两汉是经学的时代 ,经学要求以“雅乐”服务郊祀 ,但乐府的发展背离了经学家原定的设想 ,“以俗为雅” ,朝野世俗享乐文化弥漫。罢乐府是对上述事实的反动 ,正见得西汉末经学思想日渐巩固 ,然而 ,正是由于巩固的经学思想又把它自己置于难堪的境地 ,罢乐府后臣民“湛沔自若”的事实就是它的突出表现 ,也是经学理论缺乏自身反省精神所致。从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班固“百姓渐渍日久” ,朝廷应“制雅乐以相变”理论的高明处  相似文献   
5.
曾祥旭 《船山学刊》2004,(3):39-41,138
一、汉乐"三品说" <后汉书·礼仪中>注引蔡邕<礼乐志>日:"汉乐四品:一日大予乐,典郊庙、上陵、殿诸食举之乐.二日周颂雅乐,典辟雍、乡射、六宗、社稷之乐.三日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诗>所谓‘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其短箫铙歌,军乐也.其传日‘黄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劝士也.  相似文献   
6.
小说最初并非文体概念,而是一种理论价值判断.从先秦庄、荀到汉代桓谭、班固,小说逐渐摆脱原生含义向文体意义的小说迈进.班固《汉书·艺文志》总结出古代小说有三个特点:一、民间性,二、口语性特点,三、故事性.在文本意义的小说形成过程中,先秦两汉史书和典籍的故事性又促进了小说文体意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自沉对西汉士人心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文章以纵向为经,动态地描述屈原自杀对汉代士人文化心理塑造和嬗变过程;以横向为纬,结构性地描述特定时期特定的思想文化资源。为集中主题,我们选取贾谊、司马迁、扬雄这三位分别代表西汉初、中、后期的文化巨人为参照,多方位地表现西汉士人对屈原自沉意义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8.
9.
汉宣帝在西汉儒学发展史上功不可没,这表现在奖掖儒学、劝勉儒生、扶持儒经等方面,特别是他的临终安排,开启了儒家"周政"新风,为西汉元帝、成帝以下儒学社会化的全面展开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
曾祥旭 《南都学坛》2011,31(2):74-77
历史上诸葛亮文集整理有两种思路,一是事类编排法,二是文体编排法。前者以明代杨时伟的《诸葛忠武书》为代表,后者以清代张澍的《诸葛亮集》为代表,后者有中华书局刊印的通行本传世,前者除四库全书全文影印外,尚未见任何出版社刊印,说明杨著还没有引起重视。《诸葛忠武书》的价值有三:一是《诸葛忠武书》有意纠偏而作,其撰述目的和对王著材料取舍值得肯定;二是《诸葛忠武书》保存了大量事实材料,并对这些材料有考辨,有说明,有存疑;三是《诸葛忠武书》可以和清代张澍的《诸葛亮集》相合而观,合则双美,离则两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