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般地说,个人是审美活动中最常见的审美主体.任何一个能够从事审美活动的个人都以其特定的审美感受,同时对对象表现出特定的价值判断.主体的审美意识外在地表现为对不同审美对象的不同反应,尤其在主体被激起强烈的美感冲动时集中凝炼地表现为行为水平上的,可用观察手段分辩的评价判断过程.只有一个具有审美意识的主体才可能产生审美感受和评价,而特定的审美意识则决定着主体是赞美某一对象还是否定这一对象,以及这种赞美和否定的程度,本琼斯盛誉莎士比亚“不属于某个世纪,而属于所有的时代”,伏尔泰则将莎翁贬斥为一个“喝醉了洒的野蛮人”.有些人喜欢慷慨激昂的赞歌,另一些人则热衷于缠绵悱恻的情诗.白居易称杜甫诗句句是真理,很有点瞧不起李白;后人也有将李白视为诗仙而贬低杜甫.看来,任何一个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都在时时刻刻地对客体作出自己的评价,而这种评价的总和必定是主体内心世界中那个深藏不露的审美价值判断体系的特定的外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