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民国初年,革命党人反对独裁,提倡法治,追求制定一部正式的民主的宪法,宋教仁就是一个主要的代表人物。他在武昌起义后,就着手规划民国的政治体制,为湖北军政府制订了《鄂州约法》。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又出任法制局局长。宋教仁的政治理想,就是要制定一部采用责任内阁制的良好宪法,确立议会民主政治,实现法治。他强调说:“吾人只求制定真正的共和宪法,产出纯粹的政党内阁,此后政治进行,先问诸法,然后问诸人。凡共和国家存在之原理,大抵如此。” 尽管宋教仁在为实现法治而努力奋斗,然而,他不懂如何发展维护法治的社会政治力量,因而采取了一系列华而不实的策略步骤,结果,他的努力并无实效,民初的法治,被袁世凯轻而易举地摧残了。宋教仁本人,也被袁世凯政府收买的暴徒所暗杀,而凶手和幕后唆使人也在袁世凯的包庇之下,未能受到民国法律的制裁。革命党人在民初关于法治的种种言论、规划、期望,只是画饼充饥而己。  相似文献   
2.
宋教仁议会迷病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史学界在充分肯定宋教仁的历史功绩时,往往倾向于否认宋教仁在政治上患有议会迷的病症。诚然,抓住宋教仁的妥协倾向而否定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妥当的;把宋教仁称之为民国第一罪人,是国民党同仁的偏激之词;至于那种把宋教仁和修正主义相提并论,批之为投降派的作法,则是极左思潮的产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作为否认宋教仁患有议会迷病的根据。而且我们研究宋教仁的议会迷病,主要着眼于总结历史经验,考察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事实上,宋教仁的议会迷病,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软弱性在政治上的客观反映。而本文在考察宋教仁的议会迷病的时候,也不仅仅局限于宋教仁其人。一、关于议会迷的病症首先,我们要说明一点,主张议会民主并不就是议会迷。现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议会民主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对中西文化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看待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是全盘肯定还是全盘否定,是盲目吸收还是盲目排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和分析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才文化、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上所走过的曲折道路,着重指出,对中西文化进行优选和创造性的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张謇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他向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学习 ,突破了传统的成圣成贤的理想主义和科举下的官僚养成教育 ,主张教育为实业服务。但张謇毕竟是第一代变革者 ,对现代教育的规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还受传统的目的型教育的影响 ,对教育关系到人才储备的严重性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说明第一代教育变革者的思想还很幼稚 ,也说明中国现代化的缓慢步伐。这是一种历史的情结 ,不应完全由个人来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片面强调阶级斗争,脱离经济谈政治,脱离生产力的性质谈生产关系的变革,脱离人民的物质利益谈革命,并把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引入历史研究的领域。四人帮则进一步把“阶级斗争”当作草菅人命的一根棍子,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歪曲到荒谬绝论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大量客观事实进行比较、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的。通过比较发现异和同,然后研究其原因,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历史研究也是如此。所谓比较研究,并不是历史研究的特殊方法。在历史研究的领域里其特殊性在于比较研究的范围。使用的方法,用通俗的名称叫十字座标法。在研究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时,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以空间为经,以时间为纬,进行逐步扩展的比较研究。在同一时代,人们发现真理具有相对性,即使是敌对的政派往往都掌握一部分真理,胜利的派系所掌握的真理,也只是相对地优胜而已。不同派系的人所掌握的真理是互补的。就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历史作用的功过是非而言,也具有相对性,有其功必有其过,有其过必有其功。相反相成,相辅相成。因此,应该对历史的前进运动进行具体的分析,避免绝对化。  相似文献   
7.
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新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容提要 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传统的观点,有国民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争论。但事实上,由于中国社会的落后,虽然先进分子学习西方理论,宣传共和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对传统的社会生活的影响还很小。辛亥革命尽管具有共和思想的光环,实质上并未跳出王朝更替的循环,达不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水平。中国社会走上了传统的王朝解体后军阀割据的道路。辛亥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是在为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的政治模式寻找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