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使用数字媒体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是近年来的趋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包括"传承"和"推广"两个方面。就"推广"方面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应注意充分挖掘数字媒体虚拟空间体验性的特征。就"传承"方面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应注意充分挖掘数字媒体是一种分众媒体的特征。数字技术的核心必须以内容为主,过度娱乐化会消解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
朱洪举 《东方论坛》2006,(1):45-49,59
《二十四诗品》诸家解析主要遗留下三个问题:《诗品》诸品之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诗品》是讲诗歌风格还是讲诗歌作法;《诗品》是以一品为主,还是诸品间没有轻重。这三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对司空图诗观的理解。《二十四诗品》这部批评文本侧重于由真境逼而虚境生产生的“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格,与“风格”不同,亦与偏重超越意味的意境不同。《诗品》诸品间存在次第关系,且带有诗歌写作的实践意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一些作家和艺术家日益感到人的主体性存在对于作品的干涉,这种主体性存在直接影响了作品对“物”的呈现和对事件的表述,在创作领域和批评领域中,本雅明、凯恩特等人对此均提出进行自觉抵制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王闿运在五言诗创作实践中非常重视对魏晋诗歌的模仿,他的模仿观建立在对诗有“家数”“格调”的认识基础上,王闿运平生模仿最为用力的是其所谓的谢诗格调。他对于魏晋诗歌除了对原诗词句层面的模仿外,更为重视模仿诗歌的写作技法。王闿运对魏晋诗歌的模仿行为在五四时期招致很多非议与批评,他模仿的宗旨其实是为了探究诗歌的“古式”与古法,最终是为了“治心”和修养自己的心性,与受强调创新的西方浪漫主义影响的五四时期文学评价标准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