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骅 《兰州学刊》2008,(8):194-196
赛珍珠作为一个伟大的跨文化作家,对西方的中国观曾产生巨大影响。有人认为其作品的独到之处源于自觉运用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与社会功能,有人认为源于对普遍人性的把握。文章通过历史分析指出其作品的特点在于将西方知识话语中的“农业中国”原型与美国海外扩张的“新边疆”梦想相结合,麻醉了美国读者的时代伤痛,并在不自觉中迎合了海外殖民的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2.
大学公共英语与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公共英语与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表明:新大纲、新教学要求贯彻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认可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公共英语采取了更多的措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因教学对象的专业基础较高,以及教学环境和课程设置的影响,在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方面仍然占有优势。为了提高公共英语的专业化以及专业英语的公共化,两者在各方面可以加强互补,促进更有效的教学目标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1931年赛珍珠的《大地》塑造了正面中国形象并广泛流行之前,美国文学由于受"排华运动"的影响,所呈现的中国人形象一直以负面为主,但在哲学和诗歌领域尚有一脉不涉及个体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书写传统。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新诗运动等,都力图借鉴并呈现文化的中国,以对抗当时美国的思想与文化现实,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与充满活力的思想反思。  相似文献   
4.
再谈《红高粱》已经是一种怀旧,但面对当前令人眼花缭乱却精神萎靡的中国电影,怀旧也许可以重新发现我们渴望却失落了的东西。本文将通过反思电影《红高粱》所经历的“东方主义”理论批评,探讨电影语言所张扬的中国文化精神,梳理传统文化与东方主义这两者在中国电影中纠缠不清的关系,并提出在文化的全球商品化时期,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排华运动是美国历史中的污点,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华人的不幸遭遇,对当时美国的舆论机制关注不是很多。排华运动的发展由政治、经济和种族等多种因素推动,因此可以对当时讨论的华人问题进行"话语"分析,揭示这些话语内含的权力关系。通过对当时一些典型言论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排华话语"由华人经济威胁论和华人种族低劣论这两根纵横坐标轴构成,其轴心是"黄祸"论。在这个话语坐标系上,不同时代的反华话语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6.
朱骅 《社科纵横》2006,(10):108-109
再谈<红高粱>已经是一种怀旧,但面对当前令人眼花缭乱却精神萎靡的中国电影,怀旧也许可以重新发现我们渴望却失落了的东西.本文将通过反思电影<红高粱>所经历的"东方主义"理论批评,探讨电影语言所张扬的中国文化精神,梳理传统文化与东方主义这两者在中国电影中纠缠不清的关系,并提出在文化的全球商品化时期,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要想实现新时代大学生入党教育工作的提质增效,必须切实把握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抓住思想特征关键点,明确教育切入点,打通教育方式关联点,产生教育共振点,挖掘学习兴趣点,激发探索欲。持续用理想信念的力量感染和引领学生,推动入党教育入脑入心,在实际行动中见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