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同志息影舞台以后,专门从事理论研究。他跟南开大学中文系讲师薛宝琨、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李万鹏、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汪景寿一起,正在研究中国相声史。目前,第一部分《相声溯源》已经脱稿,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是《相声溯源》的“总论”部分,先行单独发表,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2.
民俗改革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全党全国人民的神圣职责,而民俗改革则是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民俗是人类社会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在传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只有遵照民俗的演变规律进行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无助于社会稳定,相反还可能引起社会动乱。因此,必须弄清民俗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内在联系,谨慎地拟定改革内容,准确地把握改革时机,认真地探索改革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移风易俗,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我市开展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养老保险工作作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纳人重要议事日程,从市到县(市)区成立了社会保障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从事养老保险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低保基础工作扎实有效。自199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民政部门紧密结合鞍山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分步实施,巩固发展,重在制度建设的工作思路,努力工作,基本建立了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去年鞍山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优胜市。  相似文献   
5.
相声释名     
研究相声艺术发展史,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相声”这个词儿怎么解释。这个词儿的来源和含义,不少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在列举几种说法如下: 张次溪《人民首都的天桥》:考相声即《汉书》韦昭所说的“象人”,今之假面也。又宋周密《武林旧事》亦载有“乔宅眷”、“乔像生”等名目。陈暘《乐书》中也有“象  相似文献   
6.
自主性是人的主体规定性之一 ,它说明人对于影响和制约自己存在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独立与自决。爱情自主性则是指爱情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关系和实践中获得并表现出来的对爱情关系的自调、自控和自觉、自愿的能力 ,这种解释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爱情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大学中文系关德栋教授,北京人,满族。一九二○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先后在北京佛教学院、兰州大学、福建师范学院、福州大学任教。一九五三年调山东大学,讲授“敦煌文学”、“明清文学”、“民间文学”、“中国曲艺史”和“梵文”等课程,并从事有关的研究工作。现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副主席、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等职。关德栋教授知识渊博,学术研究涉及领域广阔。他既重视学术理论研究和史料整理,又注意有关学科的相互影响、渗透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并能运用满文、藏文及外文的有关文献资料于中国戏曲、小说、曲艺、民间文学及民族语文等方面的研究,多有建树。他特别重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通俗文学的研究,早年就得到郭沫若、郑振铎、向达、王重民、赵景深等著名学者的赞许,近有“曲艺、民间文学理论家”之称(见《中国戏曲曲艺辞典》“关德栋”条)。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曲艺论集》颇为中外学  相似文献   
8.
生存论指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向度。“传统哲学”,由于其实体性思维方式 ,从而导致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形而上学”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关系性思维方式 ,亦即实践思维方式 ,从而表现出其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生存论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 ,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通过否定“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人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而得到初步表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是通过其把社会生活归结为人类存在方式而最终确立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人文关怀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类生存处境和命运发展的角度审视社会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发现理论表现的基本取向。首先 ,立足于人的生存方式及其交往活动 ,揭示社会有机体的生成 ;其次 ,从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构成中把握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及其发展动力 ;再次 ,以社会主体即人的发展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集》里,记载了一种“说快书”的曲艺形式,它和“耍把戏”、“弄傀儡”、“唱道情”一样,“上那十字街前,耍给人看,挣几百钱好买啥吃”。蒲松龄是山东作家,因而使人联想到这说快书和山东快书的关系。有关山东快书的历史渊源,向无文献资料记载,老艺人的口头传闻,有产生于万历年间、道光年间、咸丰年间三种说法。蒲著俚曲是康熙年间的作品,其中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