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初冬的北大,活跃的气息并没有被寒冷所湮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殿堂,这所学校拥有太多的第一,从创立伊始到“五四”运动,从改革开放到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她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刘伟教授就在这里求学、教书,成就他年轻而光辉的事业。粗略看看刘伟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经济学的顶级刊物《经济研究》上发表了十五篇文章,两次获得国内经济学的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学奖”,这些成绩足以让那些出自名校的经济学博士们感到窒息般的鞭策。其实,初读刘伟教授的文章就有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从军人到公务员,从普通学生到高级学者的身份转变对于个人发展来讲还属平常,但没上过大学本科就直接成为硕士研究生,没有副教授任职经历就直接成为教授的经历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无疑就颇有些传奇色彩了。他是一位温文尔雅、谦逊内敛的学者,他还是一位豪爽大度、坚毅果敢的山东大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从胡适到沈有鼎,《墨经》逻辑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两部分:与西方形式逻辑概念相对应的《墨经》逻辑学,不一致的、体现个性的墨家自己的逻辑学。两位学者在研究中纠结于逻辑的论域与《墨经》文本的关系,他们代表着一百多年中国逻辑史学科建设中的共同困惑。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逻辑学是历史的,它有一个发展过程,逻辑史的研究应该回到它的时代,走进文本,做文本田野工作;逻辑史的比较应该有一个公共论域。  相似文献   
4.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经济学评论》主编柳欣,长期致力于研究资本争论,得出了“货币是内生的、经济增长的根基来自于有效需求”这一根本结论,进而提出了加速城镇化发展、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终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理论,并得出了著名的“柳欣模型”,即内生增长模型。这个理论的提出及其政策主张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资产价格过高等一系列问题,对目前的宏观调控以及中央重点解决的“民生问题”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国内经济学界是一个具有“大侠”风范的经济雪茄。赞誉他,敢为天下先、敢于向主流宏观经济学挑战的勇气,亦出于此。[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涪江灰棕冲积潮田上,测定了每公顷施氮素0,75,150和225kg对小麦绵阳403、绵阳11号和京771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量对产量的影响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参数分析显示,达最大产量(Ymax)时的施氮量,绵阳403为187.3kg/hm2,绵阳11号为161.1kg/hm2,京771为177.2kg/hm2,绵阳11号需氮量最小,绵阳403为最大。以二次项(bx2)系数作为判定过量氮导致减产的测度,其系数依次为-0.284,-0.358和-0.077;以绵阳11号对过量氮反应最敏感。供氮对营养品质的影响品种间差异较大:绵阳403除谷蛋白外,其余7项蛋白组分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11号清蛋白、球蛋白、赖氨酸与施氮无显著相关,其余5项蛋白组分呈显著正相关。京771除蛋白氮、谷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未达显著。供氮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为:绵阳403和京771的沉淀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403和绵阳11号的烘焙体积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招生视为学院的“进口”,那么就业就是“出口”。就业工作能否落实,不仅直接影响“进口”,同时也是检验教育质量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西方逻辑学东渐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碰撞,对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当时没能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其中原因之一,是作为纯学问的逻辑学并不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本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关于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的论争,凸现了问题的各个方面。本文旨在探析发生这场论战的文化原因,以此说明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一)社会的需要影响着学人对西方文化的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着中国的独立与富强,许多仁人志士探索着救国救民之路。洋务运动、维…  相似文献   
8.
汉语和壮语均属于汉藏语系,语法上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于定语表述时语序的差异。通常的说法是汉语定语的修饰关系是通过介词“的”把修饰词和被修饰词连结起来,而壮语基本上是以词序的“倒置”来表达。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构建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在对时代、格局、国力、国家利益、世界秩序等重大国际问题的认知上,相当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国际政治思想。它的产生基于以下支点:经济支点——经济主义“文艺复兴”;政治支点——大变动的世界;国情支点——落后等。它充分地实现了经济与政治的统一、历史与未来的统一、继承性和超越性的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 什么是假言判断?由于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有条件的。如果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那么,这就是假言判断。假言判断主要包括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三种类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是逻辑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现对此问题略陈浅见,以求行家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