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水平的必然产物,它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杠杆,又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和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因此社会分工的规律乃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所共有的一般规律,文明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就是建立在社会分工这一共同基础之上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首次科学地概括和论证了人类由“野蛮”到  相似文献   
2.
在现存先秦文献中,对井田制描绘得有声有色,形式上也比较完整的,唯有《孟子》。《孟子》一书,汉初即被列为“拟圣而作”的传记,其井田说也就自然成了“不刊之论”。故自汉以下,凡言井田者,无不以《孟子》为宗。近世学者,对孟轲之言,或斥之为乌托邦,或仍奉之为圭臬,特别是其中的公田、私田说,或比附为西欧的封建庄园制,或视作原始的,或“次生的”村社土地所有制。其实,细考其源,则不过是历史的残影与孟轲时代矛盾的混合物,并不是什么“三代”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现存先秦文献中,对井田制描绘得有声有色,形式上也比较完整的,唯有《孟子》。《孟子》一书,汉初即被列为“拟圣而作”的传记,其井田说也就自然成了“不刊之论”。故自汉以下,凡言井田者,无不以《孟子》为宗。近世学者,对孟轲之言,或斥之为乌托邦,或仍奉之为圭臬,特别是其中的公田、私田说,或比附为西欧的封建庄园制,或视作原始的,或“次生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忠实战友恩格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执行马克思的遗言”,于1884年3月底至5月底,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论》)。恩格斯在该书第一版序言中,根据原始社会结构的特点,精确地概括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他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  相似文献   
5.
古代雅典、斯巴达和中国,是世界古代史中发展方向一致而发展道路迥异的三大典型,充分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由于史观与史法的不同,这种辩证关系,迄无共识,本文先从澄清一个长期被曲解、淹没的科学原理——“两种生产”入手,然后对雅典、斯巴达与中国古史作一简要的比较、剖析,最终概括出决定历史发展道路不同的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其主要生产者是决定这个社会性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侧面(另一侧面是与之相结合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者究为何人?这是一个有分歧的看法,尚待解决的难题。甲骨金文和文献中有一种名为“众人”或“庶人”的农业生产者,史学家对他们的身份地位虽持有种种分歧意见(农奴说,奴隶说,亚细亚村社成员说,氏族公社成员说,村社自由农民说,奴隶社会中的平民阶层说等),但无不认  相似文献   
7.
殷商有无宗法制?我国古代宗法制是西周开创的,还是如孔子所说:经过夏、商、周的因、损、益?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着异议的问题,本文仅就殷商宗法制作一简要的论证。依据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共同规律,以父权为核心的宗法关系是伴随着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的形成而形成的。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虽已区分为自由人与非自由人,但仍是一血族团体。血族成员之间虽由于父权的出现而失去了原来的平等关系,但在经济上仍保存着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生产和共同消费的关系。家族公社是氏族公社的分枝,氏族之上有部落,部落之上还有部落联盟等血缘团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儒、墨显学所传颂的尧、舜、禹“禅让”时代,即相当于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证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春秋时期诸侯国改革的性质,认为这些改革无一例外地都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所作的改良,主要目的是调整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平民与奴隶的统治;二、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途径问题,本文对史学界流行的“两种途径论”,即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革命两条道路的论点提出异议,认为无论三晋田齐或秦楚燕都是走的同一条革命道路,只是表现形式和成败不一而已;三、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内部的阶层分化与斗争,这是本文首次提出的一个颇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认为最早一批代表封建地主阶段掌权的是由奴隶主贵族阶级旧阵容中分化出来的“封建化贵族”,随着土地买卖和私营工商业、高利贷的兴起,从社会底层分化出来了一个地主阶级的新阶层,他们的代表提出了“等赋”、“尚贤”、“仁政”等口号,要求实行权利的再分配,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证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春秋时期诸侯国改革的性质,认为这些改革无一例外地都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所作的改良,主要目的是调整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平民与奴隶的统治;二、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途径问题,本文对史学界流行的“两种途径论”,即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革命两条道路的论点提出异议,认为无论三晋田齐或秦楚燕都是走的同一条革命道路,只是表现形式和成败不一而已;三、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内部的阶层分化与斗争,这是本文首次提出的一个颇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认为最早一批代表封建地主阶段掌权的是由奴隶主贵族阶级旧阵容中分化出来的“封建化费族”,随着土地买卖和私营工商业、高利贷的兴起,从社会底层分化出来了一个地主阶级的新阶层,他们的代表提出了“等赋”、“尚贤”、“仁政”等口号,要求实行权利的再分配,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新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忠实战友恩格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执行马克思的遗言”,于1884年3月底至5月底,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论》)。恩格斯在该书第一版序言中,根据原始社会结构的特点,精确地概括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他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