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表笺问题一方面是指由于撰述不当而引起的表笺格式、文辞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指由此而引发的两国外交争端问题。清初与朝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矛盾,是引发表笺问题的根本原因,表笺问题是两国间矛盾冲突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朝鲜自"壬辰倭乱"以来对火药武器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孝宗、显宗时期的北伐政策,使得国内对焰硝等物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朝鲜对焰硝等军需品的"犯禁",与清代的禁购法规,以及朝鲜政府的默认、译商等人的牟利目的等相关联.《同文汇考》所载朝鲜"犯禁"事件,大多是译商等人的个人走私行为,但其次数远远超过文献记载之量.清廷对朝鲜"犯禁"事件的处罚力度,从清初的严厉到康熙后期的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朝与朝鲜两国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高丽国礼宾省对南宋牒》是高丽发送给南宋庆元府的外交文书,主要记载了被蒙古掳获的南宋升甫等三人逃往高丽以及归还本国的情况。“牒”既是外交文书,也可作为宋与高丽国内的官府文书使用。“牒”是当时东亚各国普遍使用的一种外交文书,但流传甚少。这件文书虽是二手资料,但其文书构造形式非常完备,因此是研究当时文书制度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一文书的研究,不但可以了解当时东亚各国所使用的牒的文书形式,还可以考察宋与高丽间投归人和飘海人的接纳、遣返以及海商等诸问题。  相似文献   
4.
清代由于海难而漂流到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带的漂民救助问题,主要包括两国对漂民的身份核查、安置、资助、管送等方面的内容。从具体救助程序上看,清代中朝两国间较为完备的救助机制业已形成。在处理漂民事宜的外事程序以及对疑似越境漂民问题的处理上,也形成了国内外相结合的调查、通报体制并且带有典型的朝贡关系特征。而不同时期清朝规定的漂民管送方式的变化以及对朝鲜救助清漂民所做出的回应,反映出康熙中后期之后两国关系逐渐走向顺和的趋势,由此也使得双方间的漂民救助机制得以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5.
“八虎”,亦称“八党”,是指明武宗朱厚照在东宫时的8个贴身太监.明清史料对“八虎”成员名单及其由来的记载存在一些彼此矛盾和可疑之处,故有必要以此为切入点,重新探讨明朝的文官政治与宦官干政现象.“八虎”的触手伸及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加剧了明王朝的统治危机.  相似文献   
6.
明代嘉靖以后,对朝鲜使臣出入会同馆严加限制。究其原因,既有防范朝鲜使臣在京的文化(禁书的购买)、商务(禁物的购买)和军事情报收集等活动的内因,又有牙子与朝鲜通事人员在违禁贸易中相互争利,以及会同馆借机从中"操弄买卖之事"等外因。朝鲜虽然屡次与明交涉,要求解除门禁,但由于朝鲜与明之间的所谓"事大"与"字小"的关系,实为两国间利益相争的关系,因此其交涉以失败告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相似文献   
7.
朝鲜进献贡物和清敕使问题是清与朝鲜朝贡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朝对此两项实行“蠲弊”,反映出各时期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化,其目的和效果各有差异,因此“蠲弊”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两国关系顺和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8.
十七世纪初叶,朝鲜内外交困,国内经济残破,人民流离失所,政局混乱,外部有新兴的后金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对朝鲜虎视眈眈,日本办“阴图启疆,为患不已”.特别是后金与明资恶,使朝鲜进退维谷,一方面要维特对明的“事大”关系,另一方面又必须正视后金的威胁,因而国王光海君采取了既不背明,又不与后金相冲突的“两端外资”政策。此为朝鲜采取的不得已之举,对迟缓后金对朝鲜的军事行动起到了一定作用、是富于战略眼光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9.
10.
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省体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判断省体的标准是正体。省体包括笔划和偏旁的省略,其产生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同时,它食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发展的产物。进行金文省体字的研究,无疑会对进一步认识古文字的结构和演变规律,并运用这些认识考释古文字和考察青铜器的时代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