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199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的理论     
翻译的“三体”理论,不可避免地隐含着“二元论者”的,因此也是神秘的意义理论中的某些特色。“三体”理论不能被看做是一种有用的理论,只能把它看做是对作品的一种“肚皮里的解释”——仅仅是理论,“纯”理论,既无实验根据,也缺乏技术内蕴。形式“具有意义”,而且它们本身在其它事物之中又是外在之物。“形式的意义何在”不能够在形式以外的独立实体中找到。意义并非同形式相对应的实体或对象;它们只是形式的使用;它们是形式的作用。对于意义的工具解释,并不涉及对心理事件的否定。恰恰相反,这个解释似乎含有此意:我们通常所描写的心理的而不是物质的事件,确有出现。必须有记忆,组织起来的记忆。因为没有一个词的单独使用能够使这个词成为有意义的东西。词义是许多个别使用的集合体或组织起来的回忆,也就是词在口头的或非口头的环境中,和在它同其它词相对立位置上的各种不同出现的集合体或组织起来的回忆。我们先承认观念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存在,那么,语言之外的东西,即不受我们语文运用影响的东西,似乎象康德的“物自体”一样是一些含糊而不可“标示”之物。我们的世界(记忆中的、想象中的或是感觉中的世界)。是用我们讲话的语言组织起来的。对于任何用归纳的方法构造起来的语言说来,一个词“具有意义”,就是说它在其它的词和人与物之中担当着一种特定的职能。我们的世界就在话言的演进之中成型。翻译家的任务是要建立不同语言中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除此以外,他不能做别的。他假定在两种语言的话语之间,存在着某种单位类型。经过正确的选择,这种单位可以说明语言组合的对比可能性,以及两种语文之间可以比较的对立关系。翻译的训练主要在于找出可以对比的最小的可能的单位,但是一般说翻译家不可避免地要处理比词大的单位,他能创造一些形式来进行一对一的描绘。他在处理“自由结构”中自由地结构着。  相似文献   
2.
十年来,特别是自从1958年教育革命开始以来,我国的外語教育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有了飞跃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果我們把解放前鴉片战爭以来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外語教育整个算作一个阶段,解放后以学习苏联先进經驗为主要内容的外語教学改革算作另一阶段,那么,1958年教育革命开始以来,我們的外語教学就又进入了一个嶄新阶段庖唤锥蔚幕灸谌菔?在政治思想战綫取得胜利的基础上,在貫彻党的教育方針和群众路綫的前提下,馬列主义語言学在外語教学中占领了陣地,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为多快好省地进行外語教学开辟了广闊的途徑荒甓嗬?复旦大学的外語教学,无論在方向道路以及內容力法方面,都有重大的革新,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从一般語言学的观点来看,我們在外语教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环绕着真理的概念,主要问题是给予这个概念以满意的定义。真理概念也就是“真理的语义学概念”。[因为]语义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词语和这些词语所“述及”的对象(或“事件情况”)之间某种关系的学科。而最简单、最自然的获得正确真理定义的方法,包含了运用其它语义学概念的方法,如满足的概念等。同时为真理下定义问题,证明是跟建立理论语义学基础的一般问题有密切联系。只有依靠具有准确地说明了的结构的语言,真理定义问题才能获得确切意义,并可能严肃地解决。但问题的解决有时是肯定的,有时又是否定的。这决定于对象语言和它的元语言之间的形式关系。或者更明确地说,决定于元语言的逻辑部分是否比对象语言“本质上更丰富”。若只限于讨论以逻辑的类型理论为基础的语言,则元语言“本质上更丰富”于对象语言的条件就是前者比后者包含更高的逻辑类型中的变数。元语言满足了上述条件,真理概念就可以在其中得到说明。对于一个句子来说,如果它满足于一切对象,那就是真实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真理定义的结论是:首先,这一定义不仅是形式上正确,而且是实质上适合。其次,可以从定义演绎出各种一般性的规律。第三,将真理原理应用于某种数学的表示广泛类属的形式化语言,则在这一类属学科里,真理的概念同可证实性概念从来不一致。每一种这样的学科是首尾一贯的,但并非完整的,即在任何两个互相矛盾的句子之间,最多只能有一个可被证实,或者虽是互相矛盾的一双句子,但其中没有人造何一个可被证实。  相似文献   
4.
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60年1月开始,语言学界开展了关于语言和“言语”问题的讨论。在讨论当中,各方面发表了许多不同的意见。语言和“言语”这一问题,是语言学当中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环绕这一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对于繁荣我国语言学界的学术空气是有帮助的。现在我们参酌过去已经发表过的有关文章,提出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请讨论指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说的“语言学发展趋向”,应该理解为资产阶级结构主义语言学,特别是结构主义的美国流派——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发展趋向。无论就所介绍的基本观点和所列举的人物来看,这一点在文章中表现得很清楚。美国的描写语言学和欧洲的结构主义有着一系列的共同之点:反历史主义、世界主义、不承认语言与思维的统一性、把语言和人民历史完全割裂。正是在这些方面,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大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学派(描写语言学),都是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音位学是語音學里面一个重要構成部分。在實用價值上,這種研究工作對於語音教學、語言調查研究、制定文字以及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着的文字改革工作有重大的意義。從理論意義來說,音位的研究是語言學研究的基礎,沒有這種研究,我們對於語言的詞彙、語法的現况及其歷史發展便無法理解。斯大林在他的關於語言的天才著作里很清楚地强調了語言的語音構造對於人們的思想的形成和言語交際方面的作用。“不論人底頭腦中產生什麼樣的思想,它只有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在語  相似文献   
7.
毛斯纳的“语言批判”是近代最反动的一种资产阶级“语言哲学”。在许多根本问题上,毛斯纳的“哲学”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认为人类语言并不能反映客观现实,因此否定语言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工具的作用;他不承认语言中的词是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概括,即不承认词的内容是标明一般概念的,硬说词没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否定语言作为人类最完善的交际、交流思想工具的作用。否定了语言在人类认识世界和社会交际中的巨大作用,他就主张根本取消语言,使人们永远保持“沉默”。他否定了语言是人类社会里客观存在的东西,即否定了语言的物质意义,认为“语言只是语言的应用”,“只有发音器官的暂时运动是真实的”,因此语言被他看成只是一种“抽象观念”。关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他也采取否定的态度,把二者归结为“同一的行为”,并同时否定语言与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他认为研究哲学最重要的工作即是对语言进行“批判”(当然也对思维进行批判,因为在他看来二者是同一的),他所谓“批判”意思是否定、取消,而他之所以这样主张,正是为了证明他的“人们永远不能认识世界”的不可知论。毛斯纳的“语言哲学”的最荒诞之处还在于他不得不打破他的“沉默”而运用语言来进行他的“语言批判”。魏勒的这篇文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毛斯纳的“语言哲学”,在编译当中,我们刪去了少数无关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高天如教授近著《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是一本旨在传承并弘扬我国语言计划学业的书。其书名和实际内容和理论阐述皆有新义和创见。 在此以前,我国语言学界的几位专家已先后撰文介绍或采用“语言计划”(Langnage Planning)以及“地位计划”(Status Planning)、“本体计划”(Corpus Planning)等系列语言学术语。周有光先生认为:“任何国家,从旧时代到新时代,从旧体制到新体制,从殖民地到独立国,都需要更新语文,作为更新教育的工具,以利国家建设的现代化。”“把这些语文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展成一门新兴学科叫做‘语言计划’(Language Planning)。它是社会语言学中有重大实用价值的学科分支。”本书作者将“语言计划”用于书名。这一名称的采用,将有利于我国以研究汉语文改革和建设为己任的这一学科更明确地独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我们必须区别两类不同的存在问题:第一,在语言结构之内的某些新实体的存在问题,即内部问题;第二,整个实体系统的存在或真实性问题,即外部问题。实在主义者承认物质世界存在,主观唯心主义者则不承认,这一争端经过了若干世纪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当然不能解决,因为问题的提法就错了。提出物质世界本身存在问题的人,心里想的不一定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问题,即关于语言结构在实用上的抉择问题。如果有人决定接受现有语言,那么无可否认他已接受了物质世界。但这又不能理解为他好象已经接受了关于物质世界存在的信仰;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种信仰、断言或假定,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接受物质世界的意思不过是说接受了某种语言形式,换言之,就是说接受了形成言辞陈述的规则,以及试验、接受或摈弃这些言辞陈述的规则。但是物质世界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在这些陈述范围之内。许多哲学家把新的实体系统存在的哲学问题看作是本体论问题,他们认为,只有当实体存在问题经过本体论研究证明属实之后,使用相应的语言形式才是合法的。与此相反,我们(指语义学者)的观点是,采用新的语言形式用不着任何理论证明,因为它并不意味着对于存在的任何肯定。抽象实体的合法地位问题,最近又在语义学里引起了争论。在语义学的意义分析里,某些语言里的词语常常说是表示某些“语言外的”实体。把物质的或有形的事物、事件看成是“所指”,不会引起严重的怀疑。但是有些人,特别是经验主义者,则坚决反对把抽象实体看成是“所指”。有些英国哲学家批评包含有抽象实体的语义学方法,事实上语义学者一点也没有认为他们述及的抽象实体可以直接通过感觉或某种理性直观使人们获得经验。斗一捶一  相似文献   
10.
根據蘇聯外語教學法原則,任何外國語教學應該首先從語音舉入手。這一原則就是馬克思主義語言學中有聲語言第一性原則在外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要學生很好的掌握外語,必須首先讓學生掌握語言的“自然物質”。幾年來,我國初步根據這個原則來進行英語教學,重視了語音系統訓練(應用的、理論的)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在教學質量方面稍有提高,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經驗。可是對於蘇聯外語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