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老病根能根除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就像一个失去生理调解功能的老寿星———可怕的就是丧失了自我调解功能,搞不好就是癌症的前兆。我们每每付出无价的牺牲和惨痛的失败之后,时间不长就又付出一次同样原因的无价牺牲和更惨痛失败;历史上的新生力量在取得政权或得势之后,很快就又变得像旧官僚、旧政权一样保守、僵化以至腐败。而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被打败后,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奇迹般地崛起为世界强国;而美国更是自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以来,强盛之后就一直强盛,时至今日也没有丝毫衰落的迹象。对此,我们确实应该认真地想一想、看一看。…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角色转变具有叠加性、多角色性、高频性、创造性、混合性等特征。而现代社会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它由身份自由、机会均等、结构优化、社会保障等特征所决定。二者交织,呈现出一些新特点:(1)几乎全社会的人都面临角色大转变;(2)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3)社会保障是角色转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素质教育探索中,社会实践活动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辅助手段。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为人生更好地定位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本刊“理论视野”专栏刊发了一组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的理论文章。有人统计,十六大报告中有90多个“新”字,有很多新的提法。李炳亮、胡晓燕同志撰写的《新意十六大》,就概括地论述了在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上十六大对十五大的新发展。赵金山、边立新、韩庆祥、赵人伟等同志则分别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壮大中收入群体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角度,谈了学习十六大报告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密切关注自己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稳定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强。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江泽民总书记说:“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是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政治保证,是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31日,张云川从北京到河北走马上任,一到石家庄,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建设和管理水平都比较差的省会城市,“城市像县城,县城像村庄”,城市缺乏特色,天空难见蓝天,正如有的领导同志所说,“省会人民的忍耐度还真够高的”。这种状况,不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适应,而且与6900多万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不相匹配。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张云川下定决心,大干三年,使河北城镇“三年大变样”,干出一个红彤彤的城市变化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李炳亮 《领导文萃》2007,(11):57-60
在抗美援朝战争这场生死较量中,毛泽东与杜鲁门作为对垒双方的统帅,一个是弱国的、强势的世界级大政治家;一个是强国的、强势的超级政客。  相似文献   
8.
河北的本土文化——燕赵文化在具有很多优秀品质的同时,也有与现代化、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有很多的缺憾和不足。这些文化缺憾通过它的主体——人的行为表现出来,就构成了区域群体中人的性格弱点和行为缺陷。有弱点,就要找出来,否则就难以改变和前进。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对能够表现河北文化特质的企业家群体的性格弱点进行分析。概括起来,河北老板的性格及思维弱点有“五多五少”:多虚气,少实气;多暮气,少新气;多小气,少大气;多躁气,少静气;多粗气,少细气。多虚气,少实气。也叫做“多务虚,少务实”。一旦小有名气,更爱把精力用到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保持我国和 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利用 好、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必然要 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 容,也是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宏伟 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团结稳定是 国家的大局,是人民的愿望,没有稳 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那 么,如何做好新时期社会稳定工作 呢?通过调研发现,主要需要在以下  相似文献   
10.
1948年5月,中央领导机关在毛泽东同志的率领下,于革命紧要关头迁至西柏坡,开始了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的西柏坡时期。在这一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其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党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培育了曾经鼓舞当时革命斗争而且也正在鼓舞当今建设实践的西柏坡精神。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概括西柏坡精神?其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今天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所需明确的首要问题。为此,今年6月,省委党校召开了西柏坡精神专题研讨会。会上,广大理论工作者踊跃发言,就西柏坡精神的认识方法及其内涵各抒己见,提供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答案。现摘登部分同志的发言以飨读者,希望能引起同志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