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代散文与同一时期的小说、戏曲相比,当然比较逊色,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作家努力探讨前人的创作经验,注意文学艺术特点,因此仍出现了不少散文大家,文章脍炙人口,值得学习和研究。十七世纪中叶,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但居住在我国东北边境的女真族却乘机入关,建立了清王朝。女真族贵族统治者,在入关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镇压农民起义,推行残酷的民族高压政策,引起汉族人民和其它兄弟民族的反抗,斗争达四十年之久。在斗争中,部分汉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也积极参加,有的进行武装反抗,表现了封建时代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反对奴役压迫的斗争精神;有的以明遗民自居,不受官职,不赴考  相似文献   
2.
林纾是一位有强烈爱国思想的文学家。因此,他虽受着“畏天循分”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束缚,但是爱国思想使他逐步冲出这些束缚,改变着自己的行动,接受着一些新的事物。特别在翻译外国文学,传播爱国思想和学习外国小说的写作方面,更起到影响文坛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的国家观念,也有新的发展和变化。辛亥革命之后,由于内因和客观上军阀混战局面的出现,使他又回到了赞同“君主立宪”的老路上去,反对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表现了一位爱国者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局限性和固执偏见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术界在对毛宗岗父子修订评点《三国演义》的研究中,有的同志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本)的情节文字与毛评本相比勘,从而论述毛氏对原著的修订和改动,以评论其功过。这样做,我认为是极不合适的。郑振铎先生在《三国演义的演化》一文中,已明确提出毛氏《增像全图三国演义》所用之底本为“吴观明校刊本”,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以下简称“李评”本)。黄霖同志在《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若干问题》中,也说“我们在研究毛本《三国演义》时,必须联系到它的唯一的祖本李卓吾评本。”这一建议还是值得重视的。当然,随着学术讨论的深入,有的同志对毛评本底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都曾采取各种方法为巩固自己的政权培养和选拔人才,因此读书士子如何进入仕途便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复杂的文化现象。研究这个问题,对阅读古籍、考察古代历史以及总结有关历史经验教训都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看,学术界一般认为夏、商、西周为奴隶制社会,这一时期的国家政权掌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初年的文艺大师,他的《聊斋志异》象一朵永不凋萎的鲜花,摇曳多姿地呈现在我国古代文学的文苑中。但是蒲松龄为我们留下的艺术理论不多,除了他的《与诸弟侄书》和《聊斋志异·新郑讼》中提出:“谁谓文章无经济哉!故志之以风有位者”等引人注意的言论外,散见于其他著作中的就很少了①;因此重读他的序跋文《<帝京景物选略>小引》,对进一步了解他的文艺思想,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帝京景物略》一书,是明代末年“竟陵派”作家刘侗和于奕正合写的一部地理专著,详细记载了北京城内及近郊的名胜古迹;但它不是一般地方志,而是一部优秀的  相似文献   
6.
在明末清初一些文人学者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对说书艺人柳敬亭的记载,影响较大的有张岱的《柳敬亭说书》、吴伟业的《柳敬亭传》、黄宗羲的《柳敬亭传》、周容的《柳敬亭》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说明上层社会的文人对民间技艺活动有所注意,而更重要的说明杰出说书艺人柳敬亭的技艺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注意和影响。柳敬亭,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本姓曹,名逢春(一作遇春),是著名的说书艺人,清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艺术类》,有他的传记。柳敬亭生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活了八十多岁。他少年时期因获罪官府,流浪盱眙(今江苏盱眙县),改名柳  相似文献   
7.
李贽是明代进步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艺战士。他写了很多文章,批判程朱道学,反对把孔子当偶像崇拜;同时对正在兴起和发展的通俗文学进行了热情支持和评论。他的文艺思想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  相似文献   
8.
一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号竹坡。今徐州铜山县人。出身于仕宦之家。祖父张垣,崇祯末年武举人,曾在抗清将领高杰属下任河南归德府管粮通判,清兵陷归德,壮烈殉国。伯父名张胆,他与父亲张垣同科中举,并同时在归德府任城守参将。后降清,以军功官至督标中军副将。顺治十一年解甲归里,死时竹坡已二十一岁。二伯父名张铎,以恩荫除内翰林官。后补汉阳太守。能诗文,有《草堂诗集》。卒时竹坡二十五岁。竹坡的父亲名张(?),未曾出仕,奉母家居,“挟不世之才,负泉石之癖,多蓄异书古器,以啸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異》是一部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巨著,它不仅在清代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在我国文言短篇小说中也是突出高峯。因此探索蒲松龄如何创造性的继承文学传统,便是很重要的工作。一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的时候;蒲松龄的家乡淄川又较集中的体现了这种矛盾。在他小的时候,就有很多农民起义,著名的有赵应元、张广、于七、谢迁等。起义军儿乎控制了整个鲁东地区。随着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一)晚清谴责小说作家李伯元,虽籍贯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但因祖父去世早,父亲依其在山东做官的伯父李锡琨生活,故李伯元生于山东。又因伯元的父亲去世过早,故李伯元随其堂伯父李翼清(锡琨之子)生活。李翼清,字念仔,也长期在山东做官,先后任肥城、济阳、黄县知县,胶州知州。光绪十四年升东昌府知府,山东后补道。民国十一年《增修胶志》有对李翼清的记载,称他在任胶州知州时,曾“捐廉延师”,兴办学校,“俾童蒙之贫者入塾肄业”;曾在沿海地区植树造林,达“数十万(株)之多”;当荒年歉收时,又开仓赈济。平抑物价;他注意案件处理,曾“平反冤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