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2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重商主义的兴起为近代欧洲崛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阿拉伯帝国曾具有某些发展重商主义的主、客观条件,但其疆域的拓展带来的物质上的优越性磨灭了大征服时代后阿拉伯人的进取心,继而先后沦为其它东方民族及后起的西方世界的猎物。社会结构的剧变导致经济模式的改变和重农主义的崛起。政治上的松散集权既不能有效动员体制内的力量进行国际竞争,又无法与体制外的力量建立联盟——像西欧一样发展产业城市、市民阶层。反对重利的伊斯兰经济伦理与由利己主义衍生出的重商主义格格不入。所有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动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阿拉伯帝国不能发展出西方意义上的重商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阿拉伯史著作述要 近30年来,中国世界史学家编著的世界通史著作或教材中,均含有关于阿拉伯历史的章节,这里略而不论。此处仅提及中国阿拉伯史研究专家编撰、出版的一系列阿拉伯史著作、教材,其中阿拉伯通史有:郭应德的《阿拉伯史纲610-1945》、彭树智的《阿拉伯国家简史》和《阿拉伯国家史》、纳忠的《阿拉伯通史》。断代史著作有:郭应德的《阿拉伯中古史简编》、杨灏城的《埃及近代史》和《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的埃及》(与江淳合著)、姜桂石的《战后中东史》、肖宪的《1945年以来的中东》等。地区国别史著作有:彭树智的《二十世纪中东史》、《中东国家通史》13卷本,以及姚大学、王泰的《中东通史简编》等。  相似文献   
3.
在利比亚,福阿德·卡阿伯兹的名声家喻户晓.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是利比亚著名的漫画家、翻译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是一位每个利比亚人都引以为豪的人物. 1920年8月11日,福阿德出生在利比亚的黎波里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穆斯塔法·扎海尼·卡阿伯兹是利比亚史学家. 福阿德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先在私塾学习《古兰经》,然后进入意大利人开办的现代学校.福阿德自幼爱好文学艺术,喜欢绘画和诗歌,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在学生时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动荡裹挟着金融危机的余波震撼全球。两年过去了,昔日政坛大佬或已亡故或已锒铛入狱,但枪炮声、呼喊声仍未远去,自由、民主的旗帜仍然立足未稳,公平正义仍与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忽近忽远。政治动荡、民生凋敝、经济停滞并存,保守与激进的对抗、东方与西方的竞逐、大国势力的干涉与介入,西亚北非仍然是战争与动乱的热土。如何评估中东剧变发生的原因、具体进程,评价东西方各大国在西亚北非存在的此消彼长,考察中阿之间关系的历史与未来,探索阿拉伯变革的深层原因及影响,预测阿拉伯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是学界亟待思索的现实和学术命题。基于此,武汉大学阿  相似文献   
5.
叙利亚与以色列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中首次发生正面冲突。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973年"十月战争"中,叙利亚和埃及并肩作战,一度重创以色列军队,夺回部分戈兰高地,可很快便得而复失。此后,叙利亚为收回戈兰高地与以色列进行了长期艰难曲折的谈判,虽然取得一些进展,却未能达成书面协议。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叙、以两国领导人相继表达复谈的愿望,然而双方的立场依然相距甚远。尽管叙、以和谈的道路坎坷而漫长,但却是改善两国关系、缓和地区形势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6.
7.
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与美国之间围绕制裁与反制裁、"颠覆"与"反颠覆"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9·11事件后,美国怀疑和指控伊拉克参与和支持恐怖主义活动、拥有和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欲对伊动武。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其短期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控制伊拉克;其中、长期目的是独霸中东,制约欧、亚大国,主导世界事务。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伊拉克变得面目全非,中东地区动荡不安,欧洲出现裂痕,亚洲一些国家受到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于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他在大学里从事世界史教学和研究四十多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关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的新观念,及其对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进程中重大历史运动的系列研究成果,在我国世界史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在国外也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一吴于廑,原名吴保安,字沼越,1913年4月27日出生于祖籍安徽休宁的一个店员家庭。童年及少年时期,在江苏运河东岸的宝应县城成长学习,后到上海就读。因家境清寒,中学教育时断时续。后来,由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奖学金和公费,方得以完成学业。1931年高中毕业时,获所在中学唯一的一名升学奖学金,进入东吴大学历史系学习。1935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此后直至抗战爆发,在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任教。1939年在昆明受到西南联大法商学院院长兼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主任陈序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18-20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所和阿拉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武汉大学首届阿拉伯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埃及、叙利亚、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学者、外交官和来自中国外交部、中联部、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宁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阿拉伯问题研究专家出席了会议.有20多位中外学者做了精彩的大会发言和自由发言,就国际战略中的中东,美国的大中东计划与阿拉伯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阿关系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苏丹及其达尔富尔问题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和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多维视野下的国家安全“9·11”事件发生以来,受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影响,国际关系中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反恐与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政治现象。尤其是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等“恶势力”活动的猖獗,世界各国不仅在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而且在经济、信息、科技、社会公共安全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也随时有可能遭遇到恐怖活动的威胁。“非传统安全”概念和问题的出现,说明国家安全面临的环境和威胁来源、种类以及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方式途径已与冷战时期有所不同,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