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古代悬棺葬,分布于江南十三个省(区)。悬棺葬的族属很复杂,学术界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中包括川南一带广为流行的“僰人悬棺”说(参考石钟健先生《悬棺葬研究》油印书稿)。关于川南僰人的族系,当前史学界主要有氐羌说和濮僚说两种观点。其中,僰人是否使用悬棺?也是这两种观点分歧的焦点之一;此外,悬棺与铜鼓,也都在古代川南一带广为流行,这两种特点突出的古代民族文化,是否同为一种民族所使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文物》杂志一九八○年六、十一期上,发表了一批悬棺葬的清理报告和论文,其中,对于珙县悬棺葬的族属,就反映了对川南僰人族属的不同观点:有的同志同意当地方志上的“僰人悬棺”说,认为珙县悬棺葬的墓主,是属于僚人的“都掌蛮”;也有的同志否定“僰人悬棺”说,认为“都掌蛮”属氐羌系统的僰人,与珙县悬棺的墓主——土僚无关。由于这一讨论,涉及对川南  相似文献   
2.
犍为城下■柯路,空冢滩西贾客舟;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这是一位唐代诗人,在今日四川宜宾城下,触景怀古,想起《史记》中那条沟通巴蜀、夜郎与南越的古商道,写下的一首描写当年少数民族与铜鼓的诗篇。 我国辽阔的南方,各少数民族使用铜鼓的漫长历史,过去除了古代诗人的吟咏外,多散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山区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层峦叠嶂,遍布炭酸盐类岩石。在变幻奇特的溶洞中,先后发现了10多个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这些洞穴的考察,对于贵州原始社会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的问题是,贵州旧石器时代蕃衍的古人类,以后是否消声匿迹了呢?自五十年代初,我省征集到一批新石器以来,贵州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长期局限于实物标本的采集,对该时代文化的分布和  相似文献   
4.
“武阳传舍”铁炉“传者,若今之驿”,我国古代交通制度,其房称传舍,其车称传车,专供外出官吏食宿与乘坐。“传”的历史悠久,甲骨文载“传阳”,《周礼》云:“凡急事速行,乘车曰传曰驲。”至战国秦汉,传便遍布全国。汉代的传分四种:“四马高足为置传,四马中足为驰传,四马下足为乘传,一马二马为轺传”。使用传车必须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汉代九律中有关“厩置”的规定,即是管理传舍车马的法律。汉武帝降夜郎,平南夷置牂柯之后,欲保证中央王朝与边远民族地区之联系,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南夷始置邮亭。所谓“自焚道、南广有八亭,道通平夷”者,即汉晋以来沟通川南、滇、黔之古道,北接犍为,行经贵州赫章,南联平夷。1958年,赫章可乐出土之“武阳传舍”铁炉,即汉代“传”制的文物。武阳在今四川彭山,曾为汉犍为郡首府。“武阳传舍”用具,被带到汉阳都尉治下使用,说明汉代传舍制度,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