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整治水位是与河道整治建筑物头部齐平的水位.与整治水位相应的整治后的河宽称为整治线宽度.当水位降至整治水位时,水流被整治建筑物约束在整治线宽度范围内,加剧对河床的冲刷.整治水位与整治线宽度是相互关联的,前者定得较高时,后者可以取得较大,反之则后者较小.显然,对满足一定的航道尺度而言,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在工程实践中,由于这两个关键数据的确定失当.往往使整治工程难以发挥效用,航道冲刷达不到设计要求,工程不得不多次修改,甚至重建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航道尺度虽然可以达得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战线,正在加速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全面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这项被称为“系统工程”的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纵观近100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就人才培养模式而言,一般认为可以分为“通才培养模式”和“专才培养模式”两大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实行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求必须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因而普遍采用“通才培养模式”。学校以这类模式培养人才,教学不分专业,只设系科,强调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广泛性,在教学的组织管理方面一般都采用完善的学分制。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求必须在专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而普遍采用“专才培养模式”。这类模式具有其明显的特征:各高等院校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注重专业和职业训练,教学的组织管理实行学年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国内各类高校都采用了“专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宗旨是“三服务、两育人”.十多年来,高校广大后勤职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大胆改革后勤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通过经济承包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等形式,逐步打破了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福利型自我服务体系,调动了广大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后勤改革的实践说明:正确理解和运用人本原理对于准确地把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力度,促进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序言     
教学与科研,这是高校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高校的科研,既可促进教学,又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今,我们高校肩负着“科教兴国”的时代重任,做好学校的科研工作就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办学的实践中、始终引导和鼓励教师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一九九五年底,我们召开了琼州大学首届科学报告大会,举办了首届科研成果展览,广大教师的科研成果受到表彰,荣获嘉奖。学校还拨出专款,资助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一大批教师在难以获准国家级和省级立项科研课题的情况下,在校内申报课题获准立项。我们重视琼大学报的建设,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使之成为学术窗口和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的园地。校园的良好学术氛围,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他们采风五指山,坚守实验室,遨游于知识海洋,攀登在科研战线,不懈的探索,艰辛的耕耘,迎来科研之花绽开琼大校园。  相似文献   
5.
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世纪来,我国的师范教育支撑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中小学教育,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随着21世纪的到来,特别是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新形势下,师范教育的发展已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需要。为此,教育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对我国师范教育资源进行“战略性重组”,调整学校布局,逐步提高层次结构重心,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和效益。这一决定将极大地加快我国师范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改革的步伐,为基础教育的振兴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贡献。其意义深远,激动人心。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我们祖国半个世纪来最为辉煌的时期.我们琼州大学若从其前身通什师专于70年代创办师范大专班算起,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了.琼大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发展、前进,在琼南民族地区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其办学的实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海南建省以来高教事业发展的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