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心雕龙·神思》篇“杼轴献功”说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有“拙辞一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这样一段话。过去一般认为是讲的文章写成后要修改润色。如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曰:“此言文贵修饰润色,拙辞孕巧义;修饰则巧义显;庸事萌新意,润色则新意出。”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和作为部定教材的郭绍虞、王文生主编的 《中国历代文论选》,对此说提出了新的见解。王元化指责黄侃旧说云: “如果内容本身是‘庸事”,那 么光在形式上进行修饰润色,也不能 使它萌生‘新意”。如果内容本身就已孕有‘巧义’,那么也用不着以诡 丽的华…  相似文献   
2.
当前都市文艺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形式内容的多元化上,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都市人整体审美意识的加强从中也可见一斑.平民化、喜剧化和青春化成为当前都市文艺的三大特点,同时拒绝超越、逃避责任以及耽于自我也成为当前都市文艺繁荣背后的隐忧.  相似文献   
3.
对创作主体心术情性的陶冶与培育,是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主旨,也是中国古代文论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中国儒家的心性义理之学固然有其封建性和保守性,但在摒弃了传统儒学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的种种僵化、保守、反动的糟粕之后,还是有其现代价值和积极意义的。儒家仁德、仁政的理想,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仁爱、诚信、忠厚、朴实、节俭、勤劳、清廉等等高尚品德,是守护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家园。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社会上物欲横流、唯科学主义盛行、人文精神滑坡以至缺失的今天,其越发显现出不可磨灭的光华。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文艺"反修",当时翻译出版的供批判用的苏联文学作品,主要有三种类型。中国当时组织的对"苏修文艺"作品的批判有四方面问题。由此可以获得两点启发,即:1.文学批评不能全盘附庸于政治;2.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不会被意识形态分歧和政治偏见所湮没。  相似文献   
5.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是纠正“拉普”文艺路线的错误,也是为了吸引“同路人”作家和争取高尔基回国,此外还与苏联公开发表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论现实主义的信有关。但恩格斯所说的立足于对历史环境的真实把握、具有批判精神的“充分的现实主义”,在这里变成了维护共产党领导、歌颂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社会确认的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要求为党的政治服务,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描写现实,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如果理解偏差、执行失当,也会给党的文艺事业造成损害,需要进行科学的辨析。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汉学大师B·M·阿列克谢耶夫在苏维埃时代出于新的"艺术需要"来翻译和研究《聊斋志异》,即:(1)向俄罗斯和苏联人民介绍他心目中真正的中国语言艺术精品并展示自己翻译才华的需要;(2)适应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与审美心理、满足俄罗斯民众文化需求的需要;(3)顺应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人文知识分子中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引进东方智慧的需要;(4)与在人生遭际、社会理想方面有共通之处的中国古代作家蒲松龄作心灵沟通、抒发内心感悟与共鸣的需要。阿列克谢耶夫与蒲松龄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他倾毕生精力研究《聊斋志异》的动力,也是他的"聊斋学"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研究工作者对海外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学的情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影响,了解各国人民如何接受和阐释、评价和吸收中国文学,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中国国内,由中国本土的学者给予再研究和再评价,这不仅有利于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中国本国的研究,也可以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这里,就对俄罗斯汉学家接受和阐释中国陆机《文赋》的情况,作一简要的评述,以供国内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