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使用因果关系来展示对传播现象的理解和解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多。不过,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因果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尝试着对社会科学中所使用的因果关系的各种含义和理念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方法论层面初步展示了因果关系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开展法学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的法与剥削阶级的法是否有继承关系,特别是资产阶级的“法律至上”论是否可以批判继承,有比较大的分歧。本文就后一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从事调查研究、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一生。一九七○年十二月十八日,他同埃德加·斯诺谈话时说,他搞了几十年的调查研究。他一生中坚持和贯彻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同党内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即主观主义的斗争中,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不断地总结和概括调查研究的经验,把调查研究完全建立在  相似文献   
4.
“四人帮”肆意篡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极力歪曲革命导师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论述,特别是歪曲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也根本无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群众觉悟程度的实际情况,却别有用心地在按劳分配上大做文章。主子定调在先,奴才鼓噪于后。所谓“按劳分配是  相似文献   
5.
幸福感是人们对主观生活质量进行的一种情感性评价,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本文在文献评述及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提供的数据,从自我期望体验、身心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等三个层次上深入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对分类变量进行有序逻辑斯蒂回归,发现城乡居民幸福感差异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不同,即农村居民幸福感不高于城镇居民。同时,简要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绩效管理企业存在的弊端及原因,提出了我国绩效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李是一家大型军工企业的技师,专门做飞机屁股,工厂离家不远不近,平时上下班骑自行车挺方便。最近,大李所在的小区治安不太好,偷车的贼多,防不胜防。大李那辆破“飞鸽”前几天晚上不翼而飞了,他只好暂时骑老婆那辆八成新的“凤凰”。老婆怕大李再把车弄丢,天天晚上逼着他将车扛上四楼,放在走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全球化力量席卷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异质碰撞形成了具有强大张力的全球社会场域。一方面,同质性力量在屏蔽甚至湮没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弗朗索瓦·于连在《论普世》一书中分析了“普世”“划一”和“共同”这三个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呆板、雷同的“划一”与霸权主义的“普世”均非理想的文化交往模式,只有主张“和而不同”的“共同”方为多样性文化共存并进、对话交流的理想方向。基于此,于连提出要构建一种“可理解的共同体”,打通中西之间的对话通道。于连的哲思给中国带来诸多启发:中西文化交流应从近代单向度的西学东渐输入模式转向双向度的多元共生对话模式,中西双方均应就人有我无之“未思”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应将中国文化和中国问题置于全球化的世界文明谱系中去审视,重构中国文论话语,以“对话主义”的方法实现“共同”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9.
韩愈时"情"的独特规定可以概括为:一种源于主体自觉的道德激情.其要点有二:一、"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情感的抒发、宣泄,而是带有强烈的道德属性;二、"德"并非外在的道德规约,而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决断.韩愈的抒情观很难在"言志"与"缘情"两大传统中找到一个非此即彼的归属.对两种传统,他都是承中有变,在继承和扬弃中确立了"情""德"并重,张扬主体的抒情观.这种抒情观,本身即是抒情与明道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一书围绕八个问题展开:钱谦益的心学思想,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钱谦益对明代诗学的扬弃,晚明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以及钱谦益的宗宋实践,钱谦益降清之悔与晚年创作心态的转变,钱谦益晚年在创作中的自我形象设计,钱谦益晚年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结合.作者在对文献勾沉索隐的基础上提出己说,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推出新说,既展现了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形成与演进的轨迹,又尽可能地解答学界在钱谦益研究中存在的难点或热点.此书具有总结和创新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