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术的轰动效应的时空错位,是艺术的一种特殊超越时空现象。它是由多种复杂原因所构成的。它表现了轰动效应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也表明某些作品似乎就是为“异时”、“异地”而诞生。它显示出艺术家的特殊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创作视野。鉴于此,文艺评论对作品也应更具宽容性、开放性,并将作品置于更广大的时空范围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2.
质证原则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并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修改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已在交叉询问、直接言词、证人身份披露以及所有证据都应经过质证才能作为定案根据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更充分体现此原则的丰富内涵和司法的公正性。但在其立法上和执行上的某些方面尚有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文艺欣赏中的轰动效应是一种最佳社会效应。某种社会审美趣味圈的酝酿成熟和与之相适应的优秀作品的诞生是轰动效应生成的重要条件。社会群体由浅入深的审美交流活动是轰动效应得以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审美文化的多元化不可能使轰动效应从此消亡。  相似文献   
4.
发掘你的独特潜能杨健平世界上有许多种发现,但归纳起来却只有两种:一种是发现外部世界,一种是发现自己。通常人们以为外部世界不易发现,而自己对自己却了如指掌。其实不然,别看你很爱自己,但很可能你一辈子都没有真正认识自己。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相似文献   
5.
不可否认,无论是相声还是小品(本文指喜剧小品)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直到今天,人们不仅无意抛弃这两种艺术形式,更希望它们继续“火”下去。这是因为:第一,对笑的艺术的需求,是人类共有的,永恒的需求。很难想象,人类社会没有了笑声,失去了幽默将会是怎样的,所以不同民族各有自  相似文献   
6.
审美效应的民族差异之嬗变杨健平审美效应的民族差异,是不同民族接受同一部作品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之间的差别。它来自于审美主体接受异族作品时所出现的那些独特的审美感受。笔者曾在另一文中将它们划分为以下不同表现形态:1.排斥效应──审美主体对异族作品中不理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崛起后所显示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于传统审美文化接受模式的颠覆和转换.如果说,传统审美文化接受主要表现为以个体的内视性阅读为依托,以艺术性审美为诉求,以一元化的单一接受模式为路径,那么,当代审美文化则由个体性体验转向了集体性狂欢,由内视性阅读转向了外视性"看图",由艺术性审美转向了娱乐式的泛审美,由一元化接受转向了多元化接受.这些转换既有其合理性及其积极效果,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8.
质证原则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并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修改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 已在交叉询问、直接言词、证人身份披露以及所有证据都应经过质证才能作为定案根据等方面作了明确规 定,更充分体现此原则的丰富内涵和司法的公正性。但在其立法上和执行上的某些方面尚有不足之处,有待 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文化误读中的证同审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误读作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异域文化的解读,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接受异域作品时审美效应的走向.证同审美效应就是在文化误读中出现的特殊审美现象.它是接受主体借异域艺术符号来抒本民族之情的一种"先得我心"的审美心理反应,也是主体对于异域文化的硬性同化过程.这种证同审美效应与共鸣效应有着本质不同,它主要表现为某一民族从异域作品中所获得的独特审美认同感,因此,我们不可以把证同效应与共鸣效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高师文学概论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必修课,它理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都具有明显的师范特点。但是,目前我国的许多高师文学概论教学都存在着忽略师范性现象,把高师的文学概论课与一般高校的文学概论课相提并论,忽略了面向基础教育,忽略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需求,尤其是忽略了从师素质和从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