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头脑。统领陕西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并结合陕西实际,认真贯彻和落实,促进陕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人口和谐共处,是摆在陕西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陕西加快发展必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3.
首先运用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了陕西省1999-2008年间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然后通过泰尔指数对陕西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间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得出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内部差异逐渐减小,地区间差异为构成全省总差异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资源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最后从如何围绕中心城市,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陕南、关中、陕北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怀念     
我的母亲吴春英,1925年11月26日出生,属虎。一年前,2010年10月8日因食管癌不治之症,离开了我们,慢慢地走了。  相似文献   
5.
“十五”以来,随着陕西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环境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国家与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把单位GDP能耗降低20%作为约束性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列人考核目标任务,务必确保完成。陕西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到2012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9000亿元,力争用10年的时间使我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到达全国平均水平。如何在加快发展,建设西部强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双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必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我厂目前是全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骨干企业,建厂8年来,我们的产量扩大了100倍,产值年均递增74%,税利年均递增67%,1991年产量达25000吨,创产值3.5亿元,实现利税7120万余元。我们能有这样发展速度和效益,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我们注重搞活了内部分配,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的前提下,运用工资激励机制,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一、着眼效益立足改革,把“工效挂钩”办法引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 我厂从1988年开始实行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在引入“工效挂钩”办法、改革内部分配体制中,坚持了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整体效益原则。搞工资改革,要把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作为调整职工收入的前提条件,贯彻到实际中,则是以企业当月实现的全部生产利润作为分配职工奖励工资的主要依据。效益高,职工收入的绝对值也相应提高,效益低,收入绝对值相应也低,无效益,则无奖励工资,这样将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效益紧紧绑在了一起,同时,也强化了职工的全局观念。职工收入随企业整体效益增加而增加,使职工尝到了甜头,也增强了企业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7.
8.
“十一五”是陕西非公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全省非公经济焕发出旺盛的发展生命力。统计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陕西非公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占比逐年提高,非公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43.3%提升到2010年的49.5%,提高了6.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陕西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02年以来,全省经济年均增长12.9%,高于全国11.2%的增速,2007年生产总值达到5465.79亿元,进入了加速发展、科学发展的新时期。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示和分析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从总体上看,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卓越贡献。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232.53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47.2%,非公有制经济以其特殊的活力和潜质,拉动陕西经济增长近8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中人才流动较快,管理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单位)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