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岁月里,历代王公贵族是各个王朝的统治集团,他们占有大量庄田,奴役劳动人民,搜刮巨量财富。分析贵族的权势和庄田的关系,探索贵族庄田的特点以及对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影响,说明其盛衰兴亡的原因,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对了解中国封建社会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古代的资料稀少,使得对于汉、唐以来的贵族庄园的研究遇到很大困难,下面仅以清代王公贵族庄园作为一个典型探讨论证。对清代王公贵族庄园的研究至今为止尚无专文评述,成为清史、满族史的一大空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  相似文献   
2.
1998年6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秦和平同志所著《云南鸦片问题与禁烟运动》(1840-1940)一书,读后颇有收获,尤以下列四点,印象更为深刻。第一,全貌清晰,重点突出。本书详细叙述了云南鸦片种植、贩运、吸食以及禁止的全过程,深入论述了鸦片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极大危害。书中写道,在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的云南省,是在清朝康熙中叶才开始种植鸦片的,但面积有限,嘉庆、道光年间急剧扩大,光绪十九年至二十四年(1893-1898),每年罂粟种植亩数约为30万亩,光绪末年增至70万亩,民国初年又迅速增加,到民国…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八旗兵和余丁通常被称为“正身旗人”或“旗人”,是满族的主要成员。对旗兵和余丁的情况,过去流传着一些错误的看法,如:满族“全民皆兵”;旗兵“吃钱粮”,有旗地,脱离生产,奢侈腐化;入关以后,满族都是统治阶级,满族内部没有阶级斗争;等等。澄清这些误解,阐明旗兵与余丁的劳动生产和斗争,将对满族历史的研究有一定意义。本文谨在这方面提出一些看法,请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三、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庄园生产关系的变化(一)清初王庄的生产关系清初,八旗王公庄园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努尔哈赤一五八三年起兵以后,掠夺了大量人丁,逼令充当包衣,隶庄耕种,建立了许多奴隶制拖克索(农庄)。一六二一年三月进入辽沈地区以后,王公庄园的规模扩大了,并且开始了向农奴制的过渡。现在详细论述入关以后顺、康年间王公庄园的生产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略论清代满汉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的先人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及女真,与汉族的来往比较频繁。16世纪末,以女真为核心,有汉、蒙等族人员参加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出现在祖国东北地区后,与汉族的交往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拟对清代满汉关系的发展变化作些初步探讨,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