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清王朝建立初期,文化方面面临着矛盾与融会接纳的发展趋势。结果是满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融合,而对以天主教为载体的西方文化接纳是有限的。在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其矛盾之处在于文字狱的迭兴和大型古代典籍集成式编纂等,而对天主教、外来文化则因统治需要和皇帝个人兴趣,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法治及其建构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应然诉求。走过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迈向现代化的中国社会,人们对法治的认知,已经开始从一般意义上的制度设计与构想,转向更深层次、更广阔范围的探讨、解读,以及付诸实践的各种行动。众所周知,法治建设及其进程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但实现法治目标的“深层动力”之一是公民文化。公民文化成为研讨法治秩序的颇具学术价值的出发点,一方面体现着学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标志着人们对法治秩序研究正在走向深入。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完成了从人到公民的历史性转变,走向主体自由自觉的公民文化也是一种必然。故此,从公民文化的视角深层次解读法治秩序对迈向现代化的中国社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对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公民文化在本质上必然呈现为与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主体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学术界普遍认为,时下中国法治的建构,本土根基的培育的价值意义早已超过了对相关观念的“移植”。如何实现培植的目标,建设、养成具备时代特色的公民文化已经是关键环节之一。刘雪松博士所著《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不仅从相关一系列层面探讨...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