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梅洛-庞蒂与卢卡奇曾先后在各自的著作中就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进行过完全不同的批判性阐释,尤其后者还从中发展出了全新的语言哲学理论,即第1′信号系统,并借此推进了自己的认识论和美学研究。尽管这两位思想家无论在哲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但是通过梳理他们围绕这一共同课题所阐发出的不同主题和思路,我们仍然有可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一种开放性的比较研究或交互阐释工作,由此重新审视条件反射学说对于当代认识论研究的意义,并进一步比较科学和艺术在认识论研究中可能带来的不同贡献。在这一过程中,现象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甚至也有机会实现一种真正富有建设性的争辩。  相似文献   
2.
波德莱尔是一位完全属于现代大都市的诗人,不过,在《艺术家的悔罪经》这首作于小镇海边的散文诗里,他却抒发了自己面对自然之美时的震惊和苦恼。这样一来,对大都市的归属或许也是对自然的逃避,这同那种反对现代文明的浪漫主义陈腔滥调恰好相反。在对齐美尔的大都市哲学进行批判性阐释的过程中,马西莫·卡奇亚里发现了神经生活,即现代个体的生存样态,这反过来也解释了波德莱尔为何最终逃离自然、返回大都市。大都市的神经生活不仅是波德莱尔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现代思想的根本处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