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世界舆论发展的潮流着眼,以《顺天时报》为个案,可以窥见外资媒体如何在舆论理念、新闻手段和版面设计等方面影响中国舆论发展的进程,同时它们还构成了新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五四运动前后获得广泛传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想先就山寨的起源和语源提两个问题.数码产品的山寨现象,早在1994、1995年就已存在,那时代广东有一大批仿冒产品,比如ANWA收录机,比如ADER音箱,这些跟山寨手机一样,都是仿冒产品牌的.  相似文献   
3.
衷林片思     
杨早 《领导文萃》2011,(19):84-87
初听说袁世凯墓被称为“袁林”,立刻想到这是一种“圣化”的处理手法。不用帝王墓穴之“陵”而用曲阜孔墓之“林”,颇类似于古代所谓“私谥”,要于不合法的境遇中寻求一种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鲁迅  相似文献   
5.
张謇四十二岁考上贡士,门师拼了老命为他争个状元。点了翰林的张謇,不喜欢当京官。当京官的好处是人脉广泛,升转较快,也不太忙,坏处则是上面官太多,不得扬眉吐气,而且,做不得什么实事。当然,戊戌之后,帝党失势,张謇在朝中没了奥援,这京官就更没甚滋味了。因此,他自从1894年报丁忧回南通后,就一直请长假,不肯再回京当那个清闲的翰林院修撰。张謇丁忧期间,张之洞奏派三位在籍文官于本乡设立商务局,酌办实业。三人中,陆润庠与张謇都是状元,一时间"状元办厂"哄传天下。  相似文献   
6.
颜浩  杨早 《中外书摘》2007,(7):59-61
“父母相亲”初长成 “父母相亲会”于2004年下半年出现于北京,最早始于崇文区的龙潭公园。2004年9月,《北京晚报》做了一个“为白领婚事支招”的栏目,一位家有大龄未婚子女的汪姓老师,给报社写了篇文章,提议那些和她有相同忧虑的父母们,主动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杨早 《职业》2014,(34):24-24
企业在招聘录用、职位晋升、绩效评价等环节适当引入职业生涯理论,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更好甄选出“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杨早 《炎黄世界》2011,(6):55-57
多少年后,林洙成了梁思成的续弦,又成了他的遗孀。她仍然记得小时候上海家里,客人如何频繁地提及梁先生与梁太太:“林徽因是我们福建的才女。在我们家的客厅经常有些家乡人来拉家常,几乎每次都要提到林徽因,并谈到她嫁给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的事儿。”(《大匠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定要先把这个主题做一个界定,否则很难朝一个共同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讨论1904-1905年北京由启蒙知识分子主办的两份报纸<中华报>与<京话日报>对日俄战争的报道与评论,背景是清末民初启蒙运动,其动机因应着对戊戌维新与庚子事变的反思.启蒙知识分子眼中的日俄战争,延续着列强对中国的侵凌,同时也昭示着世界政治潮流动向.办给上层人士看的<中华报>,屡屡对日本的野心、举措发出质疑,体现了明晰的国家主义立场;主要针对中下层民众的<京话日报>,则继续塑造日本"东方文明国家"的形象,借此树立与推广民众对"文明"、"维新"的好感与想象.两种报纸的报道差异,构成了北京报纸报道日俄战争的立体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