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双重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语言中的双重否定,不像数学上负负得正那样互相抵消,可能会出现一种跟逻辑不一致的现象.最突出的是,有些场合,特别是含有能愿动词的句子,双重否定大大改变了原来肯定的意义,双重否定并非永远等于肯定.这种现象可以从认知、语用、心理期待值、标记论、否定与肯定的不对称等方面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从诠释学的角度 ,通过对福音书中耶稣对待女性有关言行的考察 ,对耶稣的女性观进行了简要评析。耶稣以其博爱的胸怀 ,有“爱”及女性的一面 ,把女性当作其救赎事业中的平等成员 ,在当时犹太父权社会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20年,心理学的有声思维方法(TAPs)开始应用到翻译学,以研究翻译思维过程,但是该研究一般都是针对翻译学习者,至今无人对自译者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研究以林语堂自译的《啼笑皆非》为个案,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提取数据和实例,结合相关文本和史料,用描写方法分析其翻译过程。初步研究发现:这些思维数据和实例,也可以如TAPs那样,分为自我描述、自我评价和自我展现三种;林语堂在翻译过程中,整体策略与其翻译观以及普遍翻译规则基本一致,但是在局部策略中有鲜明个性特点,这可能正是译者之风格所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