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宗教历来在青海藏区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与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藏区的行政、司法乃至日常生活亦与宗教息息相关.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区别对待多元与统一、私人事务的宗教信仰与国家公共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信教群众的人心向背,影响到民族政治行为的趋向和藏区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清王朝为了维持青海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在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采取“因俗而治”,这种方针也贯彻到司法过程中.在“因俗而治”司法原则下,司法不是目的,稳定社会才是司法的真谛.清王朝在青海地区的司法,不在于如何运用司法权,而是通过司法权来维持社会和谐,试图一视同仁,却忽略一视同“人”的问题,其成败得失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清朝治理甘青地区的民族政策,始终贯穿着"恩威并施"和"因俗而治"的基本指导思想.从实践来看是比较成功的,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加速了民族融和的进程,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开发等.但同时也存在消极的方面,造成一些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关系不和甚至冲突等.  相似文献   
4.
宣慰使司和宣抚使司明代正式成为专门用于治理少数民族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宣慰、宣抚司是隶于兵部的武职机构,负责各自管辖地区的军民之事,有些也隶属于户部,与各府州相同。从其官员品级上来看,宣抚司要稍逊于宣慰司;从其数量设置上,宣慰司的数量要少于宣抚司;从其上下级隶属关系上来看,宣慰、宣抚司在制度与实践中也不是垂直的领导关系。明代宣慰、宣抚司的制度安排,不但不同地区有明显的特征差别,而且与当时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社会人们在精神领域内的某种价值共识,它不仅是一个社会人们行为的共同基础,而且是一个国家政治共同体最根本的维系力量。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多元一体"理论为支撑,对各民族文化进行整合,在各民族文化体系进行对话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文化上的同质内核,使各民族自觉融入国家统一认同的文化场景中,实现对国家统一文化秩序的共享,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保持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藏族自治地方文化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但与该地区社会发展要求来讲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青海藏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到公民政治文化的整合,而且也制约了文化教育对青海藏区社会群体政治行为的积极影响。加强文化教育建设,既需要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同时也要发挥民间社区的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部落是藏族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新中国建立后,部落组织被打破,部落意识逐渐淡化.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实施,部落意识呈现抬头趋势,这不仅不利于藏族聚居区公民现代意识的培养,影响现代社会基层组织权威的正常行使,而且也有碍于现代法制意识的形成和法制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