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11月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灾害。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水污染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在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水环境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使用相位因子优选对方法改进GA-PTS以降低OFDM的PAPR的算法。改进算法根据具有低PAPR值的不同PTS子块求和有更大的概率获得具有低PAPR值的传输信号,将GA-PTS中基因交叉步骤变为选择相位因子优选对,达到进一步提高GA-PTS降低系统PAPR的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可以获得低于传统GA-PTS算法0.2 dB左右的PAPR性能。  相似文献   
3.
身份映射关系:网络实名制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实名制的实质是身份映射关系的披露,身份映射关系是匹配现实社会秩序与网络社会秩序的纽带,同时也是隐私权的客体。现实世界的社会秩序本身并不能直接地嫁接到虚拟空间,而实名制的实施可以通过对身份映射关系的披露使现实空间的秩序便利地延伸到虚拟空间。身份映射关系理论否认了虚拟主体的独立性,认为虚拟主体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而在网络实名制建设的可行方案中应当包括后台实名制、身份映射关系的保密制度,以及赋予虚拟身份以诉讼权利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条件,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分析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探索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征清诗史》是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日本汉诗专集,其以诗歌的方式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完成了对“诗史”的阐释,在甲午日本汉诗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征清诗史》详细记述了甲午战事的经过,表现了战争场面,通过对战争环境与氛围的渲染、对战争场景的多元表现及对参战人物形象的塑造等三个方面建构出了甲午战争影像。在形式方面,其诗、注、评有机结合的叙事特点拓宽了传统“诗史”的表现形式,组诗的叙事方法又强化了其“诗史”特征。另外,《征清诗史》中征引了大量日方战争史料,对甲午战争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最早产生于19世纪英国的刑事沉默权,伴随着当今世界法制一体化与现代化的进程,正逐渐突破法系的界限,为各法治国家普遍接受。中国法学界对刑事沉默权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它是否与我国多年实行的坦白从宽政策相冲突。实际上,沉默权制度与中国坦白从宽政策两者之间在实质上并不矛盾。对此,需要依据中国具体国情,引进西方的沉默权制度,从而追求更高的效率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最佳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平等权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权是一项基本人权,表现在就业方面即为机会均等和不受歧视的就业平等权。就业平等权的本质就是劳动者就业的权利相同和机会均等,反对任何不合理的差别对待。大学生就业歧视是对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侵害,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侵害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法律保障的不足。要保证大学生公平就业。必须社会保障与法律保障并举,但最主要的是要加强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8.
以科技接受模型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网上银行的特点,将感知风险和对电子渠道的信任因素同时引入模型,把网上银行个人客户分为在职、学生、使用者和潜在使用者四个群体,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影响我国不同群体网上银行使用意向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群体网上银行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各个群体中对电子渠道的信任因子对使用意向的总效应均明显高与其它因子.  相似文献   
9.
“乱世用重典”的思想深刻地体现出中国古代统治者统治国家的灵活性,秉持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面对“乱世”不拘泥于所谓“德治”“礼治”,而紧密围绕着维护统治阶级国家正常运转的本质目的进行国家治理;同理,面对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权力制衡”的国家管理方式,当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者紧急状态的出现时,突破“权力制衡”的框架,扩大行政权力进行有力的国家危机干预是一种更为合理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各国在客观上存在着地位和实力的差异,主观上都在尽力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甚至表现出强国对弱国的强制。在等级性(或阶级性)视角下,国际法是参与国反复强调本国意志和利益,经过较量、博弈等过程最终妥协的结果,也因而致使国际法对各国意志和利益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较之于国内法,国际法以国家利益为主要内容,自我舍弃性更强,更易于被忽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