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那时,系主任白寿彝先生提倡青年教师和本科高年级学生要精读一、二部史学名著,一是借以提高阅读古文的水平,二是借以获得治学的根基。他认为这是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所不能代替的。根据白先生的意见,系里给高年级同学开出了“《左传》研读”和“《三国志》研读”两门选修课。这两门课,我都选修了。后来,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在《左传》研读这门课的基础上,做了关于春秋时期各族融  相似文献   
2.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史学概论》的显著特点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同史学概论的关系,史学遗产同史学概论的关系,近代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同史学概论的关系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恰当的处置,具有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其中,生产力问题是联系科学观、技术观与历史观的纽带。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技术观和历史观三者的统一,从而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一元论特征。从时代背景上来看,它又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高度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4.
随着史学的发展以及史学跟社会生活关系的更加密切,人们加强了对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使用,从而推动了历史文献学的进步。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历史文献学成长起来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史书部类趋于定型,另一个方面是史注取得了巨大成就。史书部类的趋于定型,是史书在数量上迅速发展和种类逐渐增多的要求。史注的巨大成就,表明了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说野史     
野史是中国史学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作者多非史官,二是体裁不拘,三是所记史事大多出于闻见,四是记事较少忌讳。野史同正史相对而言,在发展过程中,正史的内涵趋于稳定,野史的内涵愈来愈宽。全面的和辩证的观点、历史主义的观点和批判继承的观点,是对待野史以及野史与正史关系的正确态度。野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治史的优良传统和史家自觉意识的不断增强,丰富了历史记载的内容,活泼了历史编撰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以《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理论教学为例,探讨优化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分析提出构建人文教学环境、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开展前沿专题讲座、采取案例启发式授课等,有助于优化专业课程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丰富的中国古代史学遗产中,"二十四史"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被称为"正史"的缘故.它们的重要和价值,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从今天的认识来看,"二十四史"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卓越史篇,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历史记录.这是世界文明史上所仅见的伟大的文明创造.  相似文献   
8.
9.
<正> 历史教育在今天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人们的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的增强和现代文明水准的提高,一方面包含着对历史传统的某些方面的否定,一方面也包含着对于历史传统的某些方面的重新认识、评价、批判继承和发扬光大。如果可以这样来看待历史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关系的话,那末,历史传统给予现代社会的人们的启示当然是不应当被忽视的,而作为历史传统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史学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自亦有其不可忽视之处。本文拟就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讲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学术界同好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0.
精于学而廉于政──读《后汉书·儒林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晔《后汉书·儒林传》写的是东汉时期经学家们的传记,按《易》、《书》、《诗》、《礼》、《春秋》经传分类,各类依时间为后,一一为传。各类起始均上接《汉书》所载经生,记其源流;结末处则补叙本传以外经学大事,以备互见,以明终始,读来一目了然,可谓一部简明有序的东汉经学史。在传首,范晔作长篇序论。一是写出了"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的文化政策及实际措施;写出了"先是四方学士多林协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的盛况。到了汉明帝时,学子众多,"匈奴亦遣子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