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真刚  柏友恒 《民族学刊》2022,13(3):12-19, 139
“三变”改革作为新时期农村变革自我与实现自我的实践逻辑,其以“资源”为中心、以“资金”为纽带、以“农民”为核心的“三变”改革实践秩序,对中国农村主体的认知结构与认知方式带来了深刻启示。本研究阐释了六盘水“三变”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秩序的互动意义,从农村的资本秩序审视现实社会发展秩序,从“三变”改革的实在逻辑探讨理论逻辑,从而厘清“三变”改革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互嵌意义场域。再者,围绕物质的意义空间与价值空间进行解读,基于物质存在与社会存在两者之间的惯性逻辑,以及社会主体的社会实践、物质追求、安全保障、交往交流需要等进行逻辑分析。最后,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秩序,着眼于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党性宗旨贯穿于社会实践全过程的思想。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角度思考社会具体实践的价值,实现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等的科学的统一,从而为“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相耦合提供路径思考参照。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在农村资源、资本、农民三者之间形成内在关系纽带,继而助推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与文化结构等产生聚变,同时在经济效益、社会效果与文化效应等方面也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指向。本研究以六盘水“三变”改革作为审视对象,对六盘水市的猴场乡、米箩镇、野玉海等具有代表性的“三变”改革实践点进行调查,就“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在实践内容上存在“躺位”、股权结构上存在“尸位”、价值表现上存在“错位”、利益监管上存在“缺位”等问题进行逻辑思考,继而就如何“正位”“活位”“复位”与“补位”等提出优化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