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向来缺乏人物心理的描写,即使是明清晚起的小说,虽篇幅浩繁,可是人物塑造通常也采用白描勾勒,以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性格以及它的发展。至于象“以小小画面取胜”的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受传统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的制约,诗人创作便也缺乏更多方面的发展。在篇幅短小的诗歌中直接纳入思想、回忆等细腻的心理活动就更为少见。这种创作上的局限,也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对于少数突破“六艺”藩篱,采用新颖艺术手法进行艺术再现的作家作品,往往会产生曲解和误会。唐代李商隐、宋代吴梦窗的诗、词,便属此例。不过我们此处要谈的,却是周邦彦。他的一首《蝶恋花》词便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咏物词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李清照词历来以婉约、清浅和不喜用典著称。她的十来首咏物之作却呈现了与此风格相异之处。就数量而言,咏物一体又占其现存词作的近四分之一,由此略见她对咏物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相似文献   
4.
少年民族英雄夏完淳,于弘光覆没后的第二年(1646年)“确实到过湘鄂一带”。这是郭沫若先生当年的发现,他还推测,完淳此行,意在投奔那里的农民义军。可是,终究由于缺乏依据,后来他还是否认了自己的发现。尽管如此,影响所及,直到50年代,还有人提出应“姑存这一说,以待历史学家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