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 2 0 0 2年第 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 ,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之“志” ,是“以诗文传世”之“志” ,并把立德、立功、立言 ,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 ,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 ,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刘岸挺同志两次撰文进行了颇有意义的探索。刘同志的文章,否定了传统的观点——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论述了张衡《思玄赋》系诗作为一首七言诗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是很有见地的。但是,她把《思玄赋》系诗作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的意见却值得商  相似文献   
3.
4.
魏正申教授在<辽宁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上以<彭泽归田后的陶令真的没有"事功"思想吗--答梅大圣教授>一文中,释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之"志",是"以诗文传世"之"志",并把立德、立功、立言,以及立善与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等同起来.这样认识陶渊明的文学活动,是与陶渊明以诗文来显示、阐释他的独特的崇尚自然的文化性格相违背的,陶渊明归田后之"志"决不是"以诗文传世".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贬谪黄州,是其人生经历的一大转折,其心态及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心态常达到超脱放旷的人生境界,对生命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其创作也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拟古》九首,由于时代的原因,诗人隐蔽起创作意图,使组诗“情思回曲,辞旨缠绵”,造成了“意更难测”,众说纷纭的局面.然而,如果对《拟古》中的“情景交融,盛唐人所自出”神韵美进行解剖,那么是能够知晓《拟古》真意的.陶渊明《拟古》组诗作于宋武帝永初元年或二年(公元400—421),诗人此时五十  相似文献   
7.
苏轼黄州时期的生活方式及社会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武黄州时期四年多的满居生活成为苏学专家关注的重点,本文仅就这一时期苏武的生活方式及社会意义有关问题略陈鄙见。苏城晚年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信州。”这里所说的“平生功业”是政治自嘲,但更是廉颇老矣之后对劝业观的新的哲学审美观照。正如徐中玉先生所说:苏武所谓“平生功业”,我认为,就是指他在这些贬墙之地的作为。正是在贬河生活里,苏武看到了人民生活的艰难,人民真淳朴厚的感情,自食其力的可贵。他认识了人民,而且在诗文中也反映了出来──同情生民疾苦…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陶渊明是“十分自觉”的主动趋穷,苏武是因卑鄙凶恶的小人围攻迫害致穷的;晚年苏武在困顿中,接受陶渊明“固穷节”的深刻影响,调整心境和行为方式,使自己随遇而安,进而获得了人生与文学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咏贫士》诗旨主要是揭示了诗人在其人生转折时期的心态变化及其理想人格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文化精神、理想人格模式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类知识分子的典范。那么 ,陶渊明在其人生发生根本性转折时期的心态如何 ?他怎样构想其理想人格模式 ?我们在他的组诗《咏贫士》七首中找到了答案。《咏贫士》的系年和诗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系年 ,有晋宋易代后的 5 6岁说、 6 2岁说和 5 3岁三说。魏正申教授辟此三说 ,力主“系年当为陶渊明 4 1岁 ,彭泽归田后的岁末 ,即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年 (40 5年 )岁末”① 。魏论言之凿凿 ,确可信据。本文从魏说 ,不再补证。再说诗旨。魏正申教授在其《〈咏贫士〉七首新论》中说 :陶渊明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