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往者虽旧,余味目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刘勰:<文心雕龙·宗经> 神州政学丛书,遴选华夏本土优秀政学著述,内容覆盖修身、明道、国富、牧民、家范、外交、法律、吏事等各方面,入山寻宝,旧籍新刊,期予中国文明探索现代政道、治道予当下启迪.  相似文献   
2.
土家诗人刘小平是近年来活跃在当代诗坛并立志要写出属于自己民族标记诗歌的诗人。他以鄂西为背景的诗歌大都很精致 ,具有成熟的艺术功力。本文通过对刘小平诗歌诗美的评述 ,意图对刘小平诗歌作一次具有建构意义的理论探求  相似文献   
3.
永嘉南渡,北来士族避乱江南。在此退后一步即为茫茫大海之地,北来士族面对异族进踞之中原,只能同江南士族携手。关于东晋的立国基础,陈寅恪先生认为,“北来士族与江东士族协力所建”。“南北界限比起夷夏界限,又微不足道了。”但南北成见在两晋之际并没有迅速消融,他们之间的分分合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素有“基础工业”之称的电力行业,并非孤立存在,自始至终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在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下,肇建于昆明的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成为中国近代电力发展与城市、社会、时代互动一座绕不开的丰碑。加强中国近代电力发展史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电力事业的历史脉络、发展规律,积极保护电力工业遗产,生发学术研究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天佑中国,以绥四方。”中国居天下之中,自古以来,中原士女都以身居中国而自豪。五胡乱华,永嘉南渡,中原士人从中国来到江南,从中心被逼至边缘,其巨大的心理重挫,不言而喻。江南中国与异族入据的中原中国隔江对峙,并都努力接续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本文拟以几个著名历史人物如何看待中国.如何恢复中国入手.探讨永嘉南渡前后的“中国”样态。  相似文献   
6.
北京养老院养老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人为医疗资源最大消费者。囿于种种原因,北京大多数养老院无法向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致使老人对位于城里的医院产生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加剧了城里的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局面;大多数养老院怕担医疗、法律、道义等多重风险,将重病老人、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拒之门外,致使真正需要进养老院的老人反而进不了养老院;养老护理员流动频繁,不能稳定从业;部分乡镇养老院资源虚耗。凡此都加剧了北京养老院的养老难局面。化解北京养老院养老难问题,可将现有医疗资源最大限度普惠养老院,变"老人进医院"为"医疗资源进养老院";扩充养老院建设,将增量资源向重病老人、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等弱势老人群体倾斜;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采取多种激励方式,提升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专业度、稳定度;积极推进"公办民营"改革步伐,盘活效率低下的存量养老院资源。  相似文献   
7.
同谢灵运努力将自身融于山水 ,于此间取得精神之止泊安顿不同的是 ,鲍照是要以跨山越水 ,藉空间之开阔来伸张其生命力量。二人在山水的空间体验上一为内敛静谧 ,一为扩充激荡。反映在具体诗歌美学风貌中 ,前为肃穆清秀 ,后为隽逸激荡。而此种差异 ,追到根源之处 ,即关乎二人生命气象之健与否  相似文献   
8.
“封建”一词的泛化使用,无疑是20世纪中国的一大景观。一件事物,无论好坏,只要扣上一顶“封建”帽子,即代表落后、腐朽。封建习俗、封建迷信、封建思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封建”一词如何陷入泛化使用泥淖?哪些入、事为这一路向的推手?泛化使用的惯性及日用不知,又如何将我们五花大绑?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封建”?为此,樊良树博士专访了《“封建”考论》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  相似文献   
9.
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两大关系作为环境史研究的两大主线,并将环境作为历史舞台、地理依托进入历史,将能看到历史的演变,不再只有帝王将相、改朝换代,而是在“环境基座”上有更为丰富多彩的样态.在全球环境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环境史研究将为人类发展“推求其因果而为之解析”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献中,"雾霾"这样一个语词鲜少出现,反倒是"霾雾"用得较多。近年来,霾频繁光顾,人们最初对其了解不深,以为是雾。本文对与霾有关的三个词语——黑霾、黄霾、阴霾考察,上述三词堪为人与环境互动的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