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康德通过审美判断设置世界的合目的性,牟宗三先生认为此二者没有关系.本文认为康德这一步工作可参照儒家尽心工夫见良知本体之说,二者实为内在心性自觉觉它而归为本体自身.其中关键问题在是否从本体上承认个体心性之情的呈现作用,即世界的体用不二性质,以此消解康德由于感性直观形式的有限性分离的审美判断与自然的舍目的性设置,将主体的审美判断与客体的规定打并为一在世的存在,使我们切近即真即善即美的本体世界,从而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出路在本民族传统智慧的言说中寻找深刻而坚实的在世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目前流行的"以人为本"概念的模糊性,有必要对这种存在的现象求其"是".提出"人"仍在途中,以避免在一定历史存在中的人或者群体做出一种从自己的规定性出发的幻想和意识形态要求,使我们的思想即存在陷入混乱,积聚着新的社会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或大地的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3.
美”属于本体域,作为人的感性自由形式,必须从本体遮蔽或异化的历史之路上,在人的现实感性实践中的否定性上去加以领会并确立其“真”,使此呈现作为世界意义———生生之道来守护。  相似文献   
4.
德福一致的问题在中西哲学中的解决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智慧。康德强调追求幸福是人的义务 ,但又把它置于实践理性的约束之下 ,最终引出了上帝的公设来保证“至善”的实现。牟宗三以孟子的心性本体为依据 ,发掘其内在而超越的特性 ,将德福问题消解在体用之心内 ,使物随心转、心意知物只为一事 ,完成圆善论。实际上 ,他们都还笼罩在理性主体的阴影中 ,从而忽视对展开状态下生活世界的关注。作者认为通向真理的道路在马克思所指出的历史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