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苏珊.巴斯奈特《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反思》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反思,仍然隐含着欧洲中心主义的意识,对其观点的逐一质疑与解析,正可以清晰揭示出其欧洲中心主义的因素及局限,从而指出比较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中,必须加强研究者的知识装备,克服中心主义局限,才能走上理想之道。  相似文献   
2.
苏珊·巴斯奈特《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反思》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反思,仍然隐含着欧洲中心主义的意识,对其观点的逐一质疑与解析,正可以清晰揭示出其欧洲中心主义的因素及局限,从而指出比较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中,必须加强研究者的知识装备,克服中心主义局限,才能走上理想之道。  相似文献   
3.
黎庶昌是晚清桐城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晚清最早常驻欧洲的外交官之一。黎庶昌以东西方异质文化为主要文学书写对象的“使外文学”作品,为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散文鲜明的学者化写作风格,成为20世纪“文化散文”的近代滥觞。因此,黎庶昌的“使外文学”对于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重庆抗战时期的电影艺术,自觉地肩负起服务于抗战的历史使命,通俗化、大众化成为其首要追求,记录片创作的兴盛和故事片纪实美学风格的凸现,是其另一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晚清外交官文学创作的一种界定:“使外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太伟 《天府新论》2011,(3):149-153
在近代西方强权外交的背景下,晚清开始向外派驻使臣,这些使臣具有政治身份和文化身份的双重复合性,他们出使异邦,思考中外异质文化的文学创作,是近代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但学术界长期缺乏对此现象的整体观照。论文拟将晚清使外文臣的文学创作界定为"使外文学",以便从整体上对使外文臣的文学创作做出一个合理的界定。"使外文学"的异质文化书写,表现了创作主体在他者语境中自我认识的深化,并为国家文化形象的完善以及世界各民族的全球化融入过程,提供了独特的文学书写范式,应当在跨学科范畴中加强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