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因明的产生与发展因明学萌芽子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 因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古印度学术文化的繁荣和辩论之风的盛行是密切相联的。佛经中经常记述佛与诸“外道”的辩论,可见在古代印度,随着各种哲学派别如婆罗门六论(正理论、胜论、数论、瑜伽论、弥曼差论、吠檀多论)以及佛教与无神论的“顺世论”等的兴  相似文献   
2.
因明三论     
“能立”析义“能立”何义?古说纷纭,今说不一,试为辨析。唐神泰《因明正理门论述记》卷一云: 颂中“宗等多言”总说名“能立”者,为显一因二喻总成一能立性。这里明确指出,陈那《正理门论》本颂所说的“宗等多言说能立”中的“能立”,是指“一因二喻”而言的,其中并不包括宗支。但又云: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因明研究在玄奘的传译和倡导下曾盛极一时,奘门大德依据玄奘口义写下了大量因明文疏,为汉传因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嗣后唐代的因明研究随着慈恩宗的衰落而式微,唐代诸疏亦散佚几尽.然封存于敦煌石室的文轨与净眼等所撰因明论疏的写卷则在洞中安然度过千年,直至20世纪初才被发现,后被斯坦因和伯希和收走,现藏于英国图书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本文对敦煌出土的七种因明写卷一一作了简介,并分析了敦煌因明写卷出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沈剑英 《新天地》2011,(12):114-115
数学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其中初中数学中的习题课占了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习题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怎样上好习题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设计好习题是成功上好习题课的前提。如何设计好习题是一门很费思索的学问,下面就如何进行初中数学习题课的习题设计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因明学十分注重对因过的分析,按因明学的规定,立因须三相兼备,如有违反,即成似因。似因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古今的说法也不尽一致。创立因明学的正理派(Nyāya)将似因分为五类九种,他们将推论中的各种谬误,都归纳为因的过失;直至近代,印度的正理论仍沿袭五类九种因过说,只不过名词术语有所不同而已。但是印度的古因明家却不取五类九种似因说,而将似因分为三类十一种。后来陈那(Di(?)nāga)创立新因明的体系,又改似因为三类十四种;至七世纪时,法称(Dharmakīrti)又对因过加以删订,减似因为三类七种。尽管各家对似因的分析有如是之不同,但他们都说到了在似因中有一类名之为“相违因”(Viruddha-hetuka)的过失。如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云:“相违有四:谓法自相相违因,法差别相违因,有法自相相违因,有法差别相违因等。”这就是印度古因明家和陈那、商羯罗主等新因明家所说的四种相违过。陈那和商羯罗主所概括的四种相违,历来解者纷纭,其说不一,今试为之论释。  相似文献   
6.
堕负论札记     
古印度正理派和佛教的因明学都有对堕负的探讨。佛典《方便心论·明负处品》列有十七种负处;正理派扬弃《方便心论》,整理出二十二种负处,公元四世纪富差耶那作《正理经疏》,正理派的堕负论遂得完备。世亲又吸收正理派所发展了的堕负论,写成“堕负处品”一章,编入《如实论》中,它比较全面地吸收了《正理经》第五卷第二章内容,但并非全面照搬,而是在许多问题上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可以说,世亲是堕负论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7.
一般逻辑著作把假言命题的表述形式概括为“如果……就……”“只有……才……”等等,这只是典型的形式。在自然语言里,假言命题有其丰富的表述形式,本文仅就其荦荦大者,概括了七种:一、正反式;二、准正反武;三、逆接式;四、顺接式;五、提示式;六、时间条件;七、倚变句。本文以此说明逻辑与语言错综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因明学是印度的古典逻辑,因明学所说的比量就是推理。不过因明学将比量分作“为自比量”和“为他比量”两类,这是传统逻辑所没有的。“为自比量”即不形之于语言文字的内心推度(即因明八法中的“比量”),用以“自悟”;“为他比量”即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论式(即因明八法中的“能立”与“能破”),用以“悟他”。  相似文献   
9.
吕才(公元600-666年),博州清平(今山东高唐)人,是唐初著名的学者。他的生平在新、旧《唐书》中记载得较为简略,人们无从了解其家世谱系。吕才少好学,善阴阳方伎之书。由于他多以儒家经义为据,指出诸阴阳术书往往事不稽古,义理乖僻,巫史的言说附妄凭妖,以售其术,比较充分地表达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受到阴阳术士的激烈反对。但也由于他对阴阳家的批判“颇合经义”(《旧唐书·本传》),故能见容于当世。吕才一生著述甚多,除见之于本传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外,据《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以及清人的考辑所著录,他的撰述尚有多种,但是除《全唐文》所辑录的八篇遗文外,其余均已散佚无存。  相似文献   
10.
有体与无体的问题在因明学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因明的许多过失和为避免过失而形成的简别方法都与它有直接的联系。因明的有体与无体充分体现了因明学适应论辩需要的特点,也是传统逻辑所未曾接触到的。遗憾的是过去国内外一些研究因明的学者或以其不见专章而疏忽,或以其难解而回避,鲜有深入论述者。笔者不揣鄙陋,试为之作专题的释论,以呈教于专家。在因明学上,宗、因、喻都有有体和无体的分别。什么是有体、无体?陈那师弟未曾论及,唐代诸疏也没有作专章的释论,而后世解者又众说纷纭,令人颇难索解。细读散见于《大琉》(唐代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的简称,下同)各卷关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