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汉文帝好问而且善问,他之所以赢得了“文景之治”的美名,就其个人因素论,在很大程度上就得力于他的好问和善问。汉文帝被周勃等大臣拥立登基后,对周勃由敬畏之心到摆正君臣关系,有一个心态转化过程。这种人物之间微妙复杂关系的真实显露,最能让人看清人情世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古典文学研究者的目光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于宏观方面,这当然是好事。然而不管多么宏观的研究总要以扎扎实实的微观研究力基础。具体的作家作品,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微观研究了,可是就在对一些颇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理解上,一直存在严重分歧,这总得一个一个地搞清楚——譬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辨诬说就是突出的一例。对于《淮阴侯列传》是否意在为韩信辨诬,论赞中的评语是反语还是正说,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也发生过一些争论,其间,持辨诬说者似乎占有优势,影响很大,至今仍有许多  相似文献   
3.
作者来函     
编辑同志: 贵刊1989年第3期所刊拙稿《韩信为什么会发展到谋反这一步》,18页12行“也不轻约”为“必不轻约”之误;22页18行“的虚职”为“的羞耻”之误;22页19行“汉王为恶其能”为“汉王畏恶其能”之误;23页倒7行“狱案倾入传中”为“狱案叙入传中”之误,请予订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