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司空图是唐代是著名诗歌理论家。在其诗歌理论中 ,他从主体条件入手 ,把道家修身养性的方法及美学思想和佛教的心性净化理论同个人生活体验及感受融合起来 ,提出了超越与务实相结合的思想 ,对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中的主体理论作了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司空图的生平与诗作,对他的诗论中的核心观点“三外说”即“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和“象外之象”中所包含的佛、禅、道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司空图的“三外说”既是对前人创作实践及诗歌理论的总结发展,也是佛禅道思想影响的结果,司空图体察到文学创作过程与佛禅道哲学思维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注重启示与象喻、追求言外之意,因而将佛禅道内省的功夫引入诗论中,作为诗歌创作构思的重要环节,把玄学言意之争和道家修身养性的观点与佛教对法、相的感悟和禅宗的心性修炼方法结合起来,对诗人如何处理言意关系,如何感悟自然,如何选取意象创造意境等提出了一系列原则  相似文献   
3.
芳轼堪称一代文豪,而他门下四学士,亦“以文彩风流为一时冠,学者欣慕之。”就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来说,不仅其诗“自然奇逸,非他人可及”、文“汪洋冲淡,有一唱三叹之声”,而且在文艺理论方面也有不少独到见解,得于师而不囿于帅;既对传统文艺观有所继承,又不乏时代特色。特别是他的“文以明理”观,由于受当时文学、哲学思想的共同影响,故融汇了儒、佛、道三家之学说,为文学创作内容上提供了更丰富、更广阔的前提条件。为此,在当时就已产生重大影响,“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相继殁,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学者以为至言”。同时,这一影响一直延续至明清时代。  相似文献   
4.
有唐一代,是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极盛时期。当其时,不仅各种体裁俱臻于完备,而且流派众多,风格各异。李贺以自己奇峭秾艳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在唐代诗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其开拓之功,首创之力,是不可否认的。正如前人所说:“诗家变化,盛唐已极,后又欲别出头地,自不得无东野、长吉一派。”李贺之诗,努力探寻前人所未曾道者,离绝远去笔墨畦径。其中用色的绮艳秾丽,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杜牧一语道破了李贺诗色的本质:秾艳之极,虽时花之鲜,美女之俏,均不足与之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5.
张耒出自苏门 ,其文学创作风格与苏辙相近 ,但在学术文化思想方面 ,却对三苏为代表的蜀学思想作了较全面的吸收 ,尤其是对道的内涵的复杂性认识 ,对性命问题的探讨 ,以及对宇宙生成问题的看法 ,都从根本上融会了蜀学精神 ,为蜀学的发扬光大以及整个宋学的丰富多彩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主体修养论滥觞于先秦诸子,其后内涵不断丰富,至宋已形成集成局面.张耒主体理论中对言德相符的强调,以及对主体精神人格、人生阅历、知识学问等的关注,正是广泛继承和发展前人主体论的结果,也是宋代文学批评中主体论集成特点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诗歌唱和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普遍现象,中唐是诗歌唱和的高峰,唱和之风浸入到当时文人生活各方面。在史官这一特殊文人群体的诗歌唱和中亦可看出当时诗坛的诸多特点。不仅展现了唱和双方复杂多样的关系和诗歌广泛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而且还能通过唱和增进友情、切磋诗艺,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诗派形成。  相似文献   
8.
汉、唐两代均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拥有世界一流国力的强盛时代 ,其在政治地位、经济繁荣程度、军事力量以及世人心态等方面都有诸多相同相似之处 ,但其在文学创作上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两个时代思想文化内涵的不同却是导致其文学风貌不同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