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权利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体系,是以民族平等权为核心范畴展开的逻辑整体,是一个体现着抽象和具体、目的与手段等逻辑关系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
自治立法的宪政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的充分行使,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良好运行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自治立法权行使得不尽人意.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现实宪政体制下集权的政治理念和行政化的分权体制,因此,必须树立地方自治理念,将行政化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模式转变为立法化的中央与地方分权模式,进一步明确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权限,完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中央与地方权限争议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治实践中,制约和影响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权力分配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行使的因素很多,在宏观上主要有国家权力来源的论证方式、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方式、经济运行体制、财政体制、执政党组织体制和执政方式、国家的法治化程度等.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应对之策,不仅是保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有效行使的前提,也是实现民族政治关系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法律体系、法律制度的基础,是依法治国的前提。然而在我国政治实践中,宪法还未能树立起应有的权威。武汉大学江国华教授新著《宪法与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与中国宪政的未来》(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该著由导论和四编共十二章组成,达51万余字。作者在书中阐释了宪法与公民教育间多层次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其他国家开展公民教育的实践,立足中国宪政状态和法制国情,提出了将公民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与政府关系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宪政视野下来探讨国家与政府的具体含义,并引入政党来区分国家与政府。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依据现代法治的演进历程,揭示了中西方法治发展的差异和法治的共同性,并从宪政建设和发展的视角,探讨了多民族国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模式选择及制度安排,指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是一个极富有现实性的课题。对“少数人”与“少数民族”的概念、少数民族权利的性质、少数民族权利的具体内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途径进行梳理,力求反映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研究概况,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与国家关系角度来看,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在于构建互动平衡的社会与国家关系。以此为视角,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进行历史检讨的结果表明:对我国进行政治文明建设,急需构建一个相互控制和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的社会与国家关系结构。人权体系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国家体系的不可分割性,从人权保障原则出发的改革将是整个国家体系的创新。以此为基点,一个相互控制和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的社会与国家关系结构必将产生,也势必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潘弘祥 《兰州学刊》2006,2(2):178-180
从毛泽东的人民民主理论,到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到江泽民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论述,再到十六大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新中国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宪政内涵的认识逐步升华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理论认识的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0.
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一直是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讨论的热点问题,遗憾的是,讨论至今尚未形成公论.反对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的观点秉承的是一种规范法学的思维路径,主张从消极的否定方面规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限制性资格条件的观点运用的是法社会学的思维路径.为了维护法律体系的逻辑性和统一性以及法律权威,同时保证<村委会组织法>实施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和社会目的,村民选举委员会可以根据法律、法规,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明确一些限制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