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日据时代,台湾可以说没有哲学,是名符其实的文化沙漠和哲学沙漠.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是本世纪台湾哲学发展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正> “两论”(指《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丰碑,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书中批判的主要错误观点,阐述的基本哲学原理,与中国三十年代的哲学斗争、特别是新哲学论战,关系极为密切。考察两论与中国三十年代新哲学论战的关系,将有助于利学地评价两论的历史地位。(一) 中国三十年代新哲学论战,是我国哲学领域真假马克思主义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公开较量;爆发于1935年,1936年达到高潮(时人称这一年是“中国哲学界最热闹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于1987年5月13日《在宣传、理论、新闻、党校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都要注意宣传小平同志的思想。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关于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小平同志这些思想是我们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  相似文献   
4.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同实践、主体性问题.乃至本体论问题的探讨都有密切关系.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给以充分的重视。为了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一思想,本文仅就目前颇为流行的一些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基本观点是:现实的自然界都是人比的.不承认所谓非人化自然的实在性。所谓非人化自然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把自然界区分为两部分一即人化自然和与之完全不同的非人化自然(天然自然、第一自然、原始自然等)。与此相应.人们在认识论领域也经常谈论客体和客观存在的区别:前者是进入人的实践和认知活动范围、同主体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香港地区当代新佛家的影响日渐扩大。他们阐扬佛理,推展佛学,致力于佛教思想的现代化。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住学会创建者霍韬晦。 霍韬晦,广东人,生于1940年,1957年移居香港。1960年入联合书院攻读哲学、佛学,1964年入新亚研究所,师事当代新儒学大师唐君毅。1967年留学日本大谷大学博士班,专攻佛学。1972年回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高  相似文献   
6.
张君叻思想简论王其水,欧阳英张君(1886—1969)是位哲学家,也是位政治家。他的信条是搞哲学不忘政治,搞政治不忘哲学。他与一般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谈哲学理论,而且把自己的哲学信仰具体化,提出一套颇为完整的建国方案。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哲学理论都有一定本体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可是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本体”或“本体论”字眼,更没有明确规定自己的哲学本体论,他们实际上对本体论采取一种明显的回避态度,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 本体:“上帝” 本体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在哲学发展进程中,其含义时有演变、损益,各家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不尽相同,以致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把它的意思全部说清楚。但是,本体的一般意义又是不难把握的,人们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哲学上的本体,是指世界的最终本原,或世界的最高属性…  相似文献   
8.
视觉简论     
视觉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一个侧面。研究视觉的本质,有助于目前正在讨论的认识本质问题的深入探讨。本文认为,视觉过程不是被动接受、机械录制的反映过程,而是有选择、有创造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