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1篇
丛书文集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裂变作为一种与并购“相逆”的过程,表面上会导致母体企业规模收缩,实则可以在由母体裂变出新企业中取得持续发展之效。裂变作为一种具备长期性和整体性特征的发展战略,为商界提供了新企业建立的一种组织变革新方式。企业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特征选择相应的裂变方式以实现长期发展?其典型模式有哪些,相应的过程机制如何?本文以国内外企业裂变式发展的45篇案例文献作为研究样本,使用质性元分析法,经由文献资料摘录、编码和归类3个步骤构建出“前因—过程—结果”分析框架,系统地分析了企业资源与机会二元交互的战略决策情境及其引发的裂变式发展过程对特定创新结果的影响,由此提炼出企业裂变式发展的3种主要模式,即平台孵化型裂变、集群共生型裂变和离职创业型裂变,进而识别出母体与裂变体之间在结构重整、资源重组、身份重塑、能力重建和关系重构5个维度的动态变化。不同的企业裂变式发展模式通过各具特色的过程机制激发了不同类型的创新,这一战略结果源自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研究结论对推动企业裂变式发展理论深化与管理实践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战略联盟中的风险及其控制——一种基于资源观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凤彬  刘松博 《管理评论》2005,17(6):50-54,64
本文探讨了战略联盟中的主要风险,并将联盟资源划分为资产资源、知识资源和组织资源,从资源角度分析了联盟风险的性质、来源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本文在借鉴西方学者有关资源与风险两个维度结合分析及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了对中国企业非常有意义的组织资源维度,通过综合和完善,提出了六象限风险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3.
王凤彬  王骁鹏  张驰 《管理世界》2019,35(2):121-150
制造业企业转型为平台组织后,平台核心宜以什么样的结构来为企业内部大规模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客制化支持?本文以海尔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小微企业在创业不同阶段与所嵌入各阶平台及其他关联平台互动过程的归纳分析,探究平台组织的构成、界面规则和在创业需求个异化条件下结构功能关系的实现机制。由多个异构、互补的低阶子平台以系统"自然生成"的层级关系嵌套于高阶平台中而构成的平台组织是非集成化系统,具有模块化解构的深度、广度和多样性特征,且纵横向关联上遵从中等强度、人工响应的界面咬合规则,是一种"超模块化"复杂自适应系统,能够以客制化方式提供所需的创业支持。本研究通过刻画和分析大型企业内部支持创业小微的平台组织的总体结构和作用机理,丰富和发展平台组织理论,并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型提供组织变革方案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4.
5.
模块化思想不仅可用于复杂产品系统的设计,也可用来解释或指导企业业务活动的组织。当前有关组织模块化的研究明显弱于产品模块化设计的研究,而且出现简单或武断地将两者关联起来的问题。本文以海尔集团"市场链"再造前后的内部流程系统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在考察了其流程系统由职能集中或统一走向模块化解构后,从业务运作过程中拥有自主性的流程模块如何与相邻的其他子系统互动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有助于实现流程模块化集结的"设计规则三要素"及其演变,由此探讨了模块化组织模式的形成及运作特点。研究显示,将提供服务与制造产品的单位一并作为企业业务组织的模块单元,使整个系统可以在多样化的模块构成中增强战略柔性。而随着系统构成要素的增多,系统运行的复杂性也增大,从而模块化解构与集结的过程更表现出演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息技术管理组织模式及其历史演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信息化时代,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是IT技术开发应用和系统操作维护的问题,更是一种对专门化服务的管理问题。对企业信息技术管理的组织体制设计,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企业能否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作用来提升其竞争和发展的能力。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进程角度分析和评价企业信息技术管理可资采用的几种典型组织模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以对全能型单位剥离辅助业务提供一些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现有针对变革型领导行为的研究多数是从中基层领导者所影响的个体或团队层次展开的,从高层领导者及其所处的组织层次来进行探讨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目前数量有限的关于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普遍忽略了对中介机制和调节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基于对现存研究缺口的认识,本文构建了包含中介环节的调节效应概念模型,并通过中国297家企业样本的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企业高层领导者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且探索式技术创新在其中承担部分中介的作用;环境动态性对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但在这种调节作用产生效应过程中,探索式技术创新起了完全中介的作用.本研究证明了中介调节效应模型能更好解释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作用的机理,同时也对拓展现属于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领导理论的研究范围和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跨层次视角下的组织知识涌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具体分析由低层到高层的知识组合与合成2类过程后,归纳了组织知识自下而上涌现的机理,得出了组织知识的涌现是不同层次上表现出的知识共享结构与知识生成结构有机结合之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学科研究与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组织理论角度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引言:中国的企业管理学科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后如何发展建国以来 ,我国的企业管理学科一直是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来发展的 ,没有取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虽然经济学确实为管理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但是管理的对象———企业 ,毕竟并不只是个经济组织 ,更是个社会组织;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学科对企业组织的性质有着种种不同的解释 (乌家培 ,2000;汪和建 ,1999;芮明杰 ,1998)。比如 ,经济学是把企业看作追求以最低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收入的效益最优化的组织 ,心理学则更为注重企业中员工需要的满足 …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04家国资委监管的、在体制转型中面临"难管控"问题的央企集团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大型国企集团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异于钱德勒"结构追随战略"命题的管控架构选择及其前因条件,分析集团战略、制度改革、历史轨迹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作为中文管理学界首批尝试使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的研究之一,本文探索性地识别出三类本土化的管控架构配适性选择,即可由战略要素独立解释的"钱德勒式"配适、由战略要素与互补要素共同解释的"准钱德勒式"配适、完全由替代战略要素的其他要素解释的"非钱德勒式"配适,并对比了这些配适的前因条件构型差异。基于历史、制度要素的印迹效应和集团总部自主选择意愿的相对强弱,本文将"非钱德勒式"配适进一步区分为路径依赖型与选择变异型。结果表明,在中国情境下,经典的"钱德勒式"配适的比重远低于其他两类,仅有非相关多元化央企集团的管控架构选择符合其预测;在"准钱德勒式"和"非钱德勒式"配适中,公司制改造等制度因素和集团组建方式等历史因素作为不可缺少的影响条件,使众多专业化和相关多元化央企集团做出了与经典预测迥异的管控架构选择。本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大型国企集团的管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