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真人从建立金朝起,就实行积极吸收汉、渤海、契丹等族先进文化的政策。金世宗完颜雍当政后,针对女真人某些风俗的改变,提出了禁汉姓,禁着汉装,提倡女真语言文字,主张恢复女真旧俗等政策。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评价。有的学者认为,金世宗的政策是对  相似文献   
2.
唐代,活跃在黑龙江地区的民族(民族共同体)有渤海靺鞨、黑水靺鞨、室韦、乌罗浑、乌丸、达姤、达莫娄、流鬼等。这一时期,有的民族发展较快,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建立了国家;有的民族仍停留于原始社会阶段。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尽水平出现了显著的差距,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本文试探讨这些民族在社会形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清代,在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及沿海、库页岛等广大地域内,居住着赫哲、费雅喀、鄂伦春、奇勒尔、库页(库野)、恰喀喇等少数民族。雍正十年以后,他们统归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为叙述简便起见,我们把他们生息繁衍的这一地区称为“三姓地方”,清政府对该地区编入户籍的各族,设姓长(喀喇达)、乡长(噶珊达)进行管理,并实行“贡貂与赏乌林制度”。在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等大片领土被沙俄帝国侵占后,“贡貂与赏乌林制度”在这一地区仍延续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才结束。本文拟就清初到这一时期的三姓地方贸易活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乌罗浑、乌罗护屡见于《通典》、《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等典籍。有些史籍如两唐书把乌罗浑与乌罗护记为同一民族(北魏时的乌洛侯)的延续,今有些学者也多将其看成是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称谓。然而仔细研核史籍,乌罗浑(乌洛侯)与乌罗护当是两个不同民族,二者不应混淆。  相似文献   
5.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沈阳办事处全体员工向全省人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对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沈阳办事处成立四年来,圆满完成了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部联合下达的收购计划。作为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华融沈阳办事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的古亚细亚人民族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弄清亚州东北部土著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和这个地区独特的经济文化类型,必须追溯到遥远的过去. 在东北亚这个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自旧石器时代起便以动物资源的门类,形成了三种经济文化类型.从北冰洋沿岸南到阿纳德尔河一带是猎取野鹿的地区.从阿纳德尔河以南包括堪察加地峡和鄂霍茨克海北部沿岸,这一带是狩猎(主要是鹿、(犭罕)、山羊)和捕鱼地区.整个堪察加半岛主要是捕鱼区,但也少量地捕猎一些偶蹄目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7.
东魏至唐时期室韦与中原皇朝及毗邻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魏至唐时期室韦与中原皇朝及毗邻民族的关系王德厚室韦又称“失韦”,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其族称最早见于《魏书·失韦国传》,其后的史书均称室韦,见载于史达七百余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室韦与其毗邻的民族有着密切的交往,特别是与中原皇朝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古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民族学资料,论述了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的树葬,认为此种葬俗源远流长,是北方游猎民族的古老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室韦人、契丹人等。作者并以此推论室韦人即今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9.
“贡貂赏乌林制度”与“虾夷锦”王德厚现今收藏在日本北海道等地一些博物馆内的中国清朝官服蟒袍和锦缎丝绸面料等被日本学术界称为“虾夷锦”。近些年来,日本学者对其名称、来源和收藏保管情况,做了大量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最近几年,我...  相似文献   
10.
室韦的族源问题,是研究室韦民族历史过程的基本问题,因此引起诸多学者的重视,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由于历史文献记载零星简略,说法各异;考古学资料也十分贫乏,因此,使室韦族源问题的研究工作难度很大,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