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在明治初期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农业国。当时,面临着半殖民地化的民族危机,维新政府认为有必要学习和引进欧美“近代文明”,迅速实现日本的近代化。可是,由于封建势力的破坏造成政局的动荡不定,更由于政府忽视本国的客观实际,单纯强调引进,结果反而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困  相似文献   
2.
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社会财富逐渐向民间法人企业部门集中,大企业日益得到发展,据1980年度日本《法人企业统计年报》报道,资本在10亿日元以上的大企业,在日本全部营利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中只占0.1%,但其拥有的资产额却占全部营利法人企业的41.9%,销售额占35.7%。这些大企业彼此相互结合,其结合形态主要有两种:横向结合的叫财团型企业集团或金融垄断财团,又叫银行贷款系列;纵向结合的叫独立系企业集团或非金融垄断财团,又叫企业系列。现对两类企业集团分别作出剖析。  相似文献   
3.
所谓“日本式经营”,并没有什么神秘莫测的“奥秘”。它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经营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欧美企业经营的最大差别在于:欧美比较重视企业经营中的“硬件要素,而日本则注重“软件要素”。欧美国家的企业经营,一般都注重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选择富有独创精神又有魄  相似文献   
4.
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给各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笼罩了一层“阴影”。近两年来,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财政赤字越来越大,通货膨胀继续加剧,失业人数迅速增加,陷入了持续滞胀的困境。然而,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日本,近两年的经济情况相对来说却显示出一定的活力,其滞胀程度不及美、法等国的二分之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体制的民主改革及一系列能够使经济顺利运营的体制的建立,为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六十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顺利运营,除了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基础外,还要靠人的努力。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所产生的物质成果的优劣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没有良好素质的人才,经济体制再合理,设备再先进,也还是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些同志谈到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时,往往以战后日本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从而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为例,说明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八十年代,石油的形势将会更加暗淡和不可捉摸。对日本经济来说,由于它对初级能源的需求量中约有75%是石油,而石油的99.8%又要依靠进口,所以它必须优先考虑如何采取对策,以防事态恶化。  相似文献   
8.
一、南北问题的根源南北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南北之间存在着显著差距而又难以消除这种差距。以数量计算,南北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收入、人口、粮食供需与营养水平、社会福利卫生与教育水准等方面。 1、经济结构与生产力的差距从1978年世界各地区、各国可对比的正式统计数据来看,在全世界42.47亿人口中,发达国家约占24.5%(10.40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些同志谈到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时,往往以战后日本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从而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为例,说明加快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大幅度增加我国的教育经费。 诚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把“人力开发”摆在重要的地位,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质的人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可是,对于日本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经验,不仅要看到他们在战后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六十年代的高速增长时期,实行的是抛弃农业、发展工业,尤其是偏重发展原材料工业的方针,所以沿海大城市的工业和人口急剧膨胀。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住宅紧张等严重问题。大阪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