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共产国际做为"世界共产党",它的组织制度一开始就建立在集中制的基础上.这一特点的形成,无疑是同当时欧洲的革命形势、各国革命状况相适应的.而到1921年以后,欧洲革命形势和各国共产党的发展都有很大变化,共产国际本应在坚持集中制的同时,扩大各国党的自主权,使其组织制度既能适应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国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同人们的期望相反,共产国际却沿着强化集中制、削弱各党权力的道路继续行进,从而造成了共产国际执委会"全盘领导"、"全面干预"的局面.共产国际中期走上强化集中制的道路,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探讨其历史根源时,无论西方学者还是苏联学者,都出于某种需要而各执一端.为了正确总结共产国际组织建设的经验教训,全面考察共产国际组织制度演变的历史,今天,深入探析共产国际中期强化集中制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程表明,社会主义的每一次飞跃,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为先导的,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和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邓小平思想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在新时期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第二次飞跃是列宁突破了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必然在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论断,创立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第三次飞跃就是邓小平同志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上由空想回到现实,找到了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3.
共产国际的创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十月革命后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革命运动进一步发展和高涨的客观需要,也是第二国际破产后,革命队伍内部矛盾斗争长期发展的结果。它的创立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它的创立过程中,理论指导曾出现某些失误,某些理论观点与实际运动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些问题又对它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西方一些研究者就是根据这一点根本否定了它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可见,正确认识共产国际的创立史、全面研究当时的客观条件和主观理论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全德工人联合会性质的看法极不相同。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梅林说它是社会主义工人党;苏联的一些专著说它是“宗派主义的和改良主义的组织”;我国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也说它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宗派组织”;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也有不同的评述。本文就它是独立的工人政党问题,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