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一 我们的文学评论和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些在文学上相当有建树的作家、诗人往往被“冷落”,在文学评论中极少提及,在文学史上或者地位低下,或者根本没有地位。著名的报刊编辑、小说家、法国文学翻译家李劼人就是极为突出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战线》一九七五年第六期上,发表了薛绥之同志《〈流氓的变迁〉的针对性》一文,其论点和研究方法,有些值得商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的重要指示中,特别提到了鲁迅的《流氓的变迁》一文中的一段话,肯定并赞扬了鲁迅.为此,《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分别专门发表了鲁迅在该文中关于《水浒》的一段论述,还在社论或评论中赞扬鲁迅评《水浒》评得好,完全  相似文献   
3.
中外古今,到底有多少文学作品,恐怕谁也无法回答。能够传之后世者,莫不是经过反复修改了的。难怪肖伯纳说:一句考虑过五十次的对白,是比那考虑过四十九次的对白,强百分之二。优美和平庸的区别,就在这最后的百分之二。郭沫若在向青年作者传授创作经验时说:如何使自己和别人都满意,我还在摸索,但有一点我可以大胆说的,那就是多改!改,改,改,改了又改,不断地改,直到满意为止。可以说,这是创作的秘诀,也是文艺写作的规律之一。李劼人先生的三部历史小说之所以获得成功,修  相似文献   
4.
李吉力人与外国文学王锦厚“五四”新文学工作者们无一例外地受到外国文学的薰陶,许多人甚至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自己的文学生涯,走上文学道路的。“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各种思潮、流派,几乎像潮水一般涌向中国文坛,正如郑伯奇所形容的那样:“由于一九二二年...  相似文献   
5.
他的诗,像一条美丽的桥梁,使我们的心灵交通了……这是中国著名诗人臧克家为马来西亚诗人吴天才诗集《故乡山水总是诗》所做的序中说的话.读完吴天才先生的新著诗集《鲁迅赞》,我们更由衷地感到克家先生的评语是多么中肯!如果说,前者是借对中华大地名山胜水的赞颂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激发我们更加热爱我们这个既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又在向现代文明持续迈进的古老而年轻的国度,那么,后者即是诗人通过对这片土地生长起来的民族英雄鲁迅和鲁迅精神的高亢沤歌,表达了海外赤子对中华民族的赤诚之心,从而促使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更好地用鲁迅精神振兴我们的民族,建设我们的国家,使她尽快重新雄踞世界之林!鉴于《鲁迅赞》的价值已有许多专家学者评论过,本文仅从诗美学上谈谈《鲁迅赞》的艺术成就,祈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和鲁迅的现实关系,鲁迅曾作过这样的概括,他说:“我和茅盾,郭沫若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我以为这是最真实、最准确的论述。为着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这个“同一的目标”,鲁迅和郭沫若几十年如一日,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形形色色的走狗“战斗”,因此,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冲突”,甚至“曾用笔墨相讥”,但“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确确实实地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二年,郭沫若著名历史剧《屈原》的创作和演出,曾轰动了山城重庆,震惊了中外文坛。单是由演出引起的各界人士的唱和赠答诗,在报刊上发表的就有一百余首。这些唱和赠答诗,既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文艺评论,又是一次学习屈原(《屈原》),宣传屈原(《屈原》),保卫屈原(《屈原》)的重要战斗,值得大书特书。这里,我们向读者介绍其中一位唱和诗作者的简况,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为我国宋代的大文豪,郭沫若是我国当代的无产阶级文化巨人。这两位同生于“海棠香国”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郭沫若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为李可染所作的《东坡游赤壁图》题诗中无限感慨地写道: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为我国宋代的大文豪,郭沫若是我国当代的无产阶级文化巨人。这两位同生于“海棠香国”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郭沫若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为李可染所作的《东坡游赤壁图》题诗中无限感慨地写道: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很早就十分明确地指出:“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闻一多全集·朱序》) 是的,诗人、学者、战士这三重人格集中于闻一多一身,只不过因时期不同或隐或现而已!他一生经历过两次大的转变:由以美为艺术核心的追求者变为所谓不过问政治的学者,再变而为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这个过程可以用图表作如下表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