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程君”是谁呢?目前有两说:一是根据许羡苏的回忆,指郑德音;一是根据陆晶清、张静淑的回忆,指程毅志。她们都是女师大的学生,有的是“三一八”事件的参加者,有的与鲁迅关系密切,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发言权。可是,她们回忆又如此不同,究竟谁的说法对呢?我在参加注释《华盖集续编》的过程中,也碰到“程君”问题。我们没有机会访问这些同志,但在一九七五年夏查阅报刊资料的过程中,经过初步考订,认为这里是指程毅志。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厦门通信》最初发表于《波艇》月刊创刊号。由于该期刊物未注出版年月,这篇通信的发表时间也就成为悬案。一九五六年七月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三卷作过注释:“本篇最初发表于《波艇》月刊第一号(原刊未注明出版年月,应为一九二六年末)。”一九五六年十月,俞荻在《文艺月报》上发表的《回忆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一文中说:“十一月间,草绿色封面的、精致可爱的《波艇》月刊创刊号,终于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出版了。”一九五八年八月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九卷对此又作注释:“《波艇》……一九二六年冬出版两期后即因鲁迅和负责撰稿的学生陆续离开厦门而停刊。”(《两地书·七三》的《波艇》注)此后,这问题似乎就没有人再探讨了。一九七六年九月,内部印行的《鲁迅在厦门资料汇编》(第一集)中的《培育两株文艺幼苗——<鼓浪><波艇>》(以下简称《幼苗》)一文,重新考证出《波艇》的出版日期:“创刊号出版是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五日左右。”以后,内部印行的《两地书》(征求意见本),《鲁迅手册》(试编本)中的《鲁迅著译系年》,丁言昭同志的《鲁迅和<波  相似文献   
3.
杂文是鲁迅进行战斗的主要武器,是投向国内外反动派的投枪和匕首,因而它也成了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对象。鲁迅杂文,特别是后期杂文,就是“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记录了二、三十年代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进程,而且总结了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鲁迅为战斗而创作的杂文,名副其实地是那个时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光辉史诗。“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鲁迅之所以选择杂文作为主要的战斗武器,是由于它“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是“五四”以来在评价上分歧最大的作家之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由于种种复杂的政治历史原因,对徐志摩毁多于誉。近几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思想指导下,研究者力图恢复徐志摩的本来面目,但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一部分研究他思想和诗歌的论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