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历史无主体论是一种承载着巨大思想张力的历史观,但它却在以往的研究中被矮化了——被简单斥责为"神秘主义"或"忽视个人能动性"。由此,它所内蕴的描述意义与发问意义就被遮蔽;进一步的后果,是人们对唯物史观的把握被抽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点。实际上,马克思正是沿着历史无主体论所提示的线索向前推进而创立唯物史观的。历史无主体现象,只是个人活动异化为社会体的产物。领会这一点,需要我们对《资本论》中异化范畴的原因——结果双重维度进行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生活方式是物化的文化认同,具有实践的文化品质.不同生活方式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代表了当时人们的理想人格追求.唐宋时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唐宋诗词将诗词创作推向极致,以唐诗宋词为文化符号的唐风宋韵恰是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的显现.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更多呈现出的是文人的雅集活动,并与诗词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不仅只是一份“闲情”,这份“闲情”是有着厚重的文化分量的,是“东方文明”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审视中国发展道路的最高视野,它包含着地域性世界历史与全球性世界历史两个维度.地域性世界历史维度以俄国公社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内蕴着破解中国“从何处来”的思想线索;全球性世界历史维度以欧洲资本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内蕴着破解中国“向何处去”的思想线索.从两大维度的统一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有利于我们在理论根基处防止“左”与“右”两种倾向,在实践根基处把握民族性格与市场经济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的概念辩证法是批判继承黑格尔《逻辑学》的成果,它既以经济范畴的内涵式发展为知识外观,又自觉把范畴发展的真实动力奠基于历史活动之上——以非概念的历史来规定概念,因此是历史的内涵逻辑。探讨这种逻辑的真实意义,决不能机械地与黑格尔的范畴运动进行对比,而应是带着对内涵逻辑的深刻自觉,沉入到经济运动的固有节奏之中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阶层理念、阶层福利、转型中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价值、社会保障的“阶层化重构”,六个角度切入社会结构,可以得到社会福利为核心的阶层分析新视角。从理论模型上,运用“阶层”与“社会福利”两个变量分析“阶层的社会福利”问题,并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各阶层福利分配不合理的结论;为使社会福利的“天平”平衡,为社会保障的健康、有序、科学、成功的发展,须对社会保障进行“阶层化”调整,而阶层化调整的成功要素就在于“中间阶层”的扩大和其社会福利的加强,使之成为中国人口的主体和社会保障所保障的主要方面,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完成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