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侗族传统的恋爱习俗与具有丰富的原生文化内涵的婚姻礼俗,构成一部古代婚姻和人类家庭发展史的“活化石”。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在侗族各式各样的恋爱习俗中,蕴藏着比婚姻礼俗中的文化内涵更为古老的东西。现略抒管见,拟就教于学术界的专家和同仁。  相似文献   
2.
<正> 宇晓同志著文考证(《中国第一位女民族学者——王同惠女士传略》,载《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我国的第一位女民族学者,就是开启民族学“中国化”里程、为考察瑶族社会文化而献身的王同惠女士。王同惠1912年生,河北省肥乡县赵寨村人,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她的存世译著有《甘肃土人的婚姻》、《社会变迁》(与其夫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合译),译文三篇,即  相似文献   
3.
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侗族,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手掬饭和以色鲊为上食以宴客,杀牲用剪无刀砧”等等独特的饮食习俗。但是,到了本世纪80年代后,这一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传统饮食习俗,却又慢慢走向了消亡和淡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正> 侗家人崇尚弈棋,棋风颇盛。弈棋,侗族或称“垒棋”(侗语lui~4ji~2即“下棋”),或称“内棋”(ni~1ji~2“动棋”和“兼棋”(qian~2ji~2“走棋)。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人们茶余饭后,农闲节气,田间小憩,常常聚于村头路尾、田间地垄,或围坐在屋子里和树荫下,往往要来两局,驱散疲劳,消愁解闷,开心取乐。在象棋、围棋、陆战棋和跳跳棋未传入侗乡以前,侗族民间流行着七种传统棋类,即“五行棋”、“裤裆棋”、“牛角棋”、“射击棋”、“母猪棋”、“卷棋”和“三三棋”,其中,“五行棋”和“裤裆棋”因棋子不多,运子简便,易学易懂,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牛角棋”为大人教小孩学习记数的棋种,妙趣横生,独具风格。侗乡的老少妇孺皆耳濡目染侗棋,大都能无师自通,弈上几局。  相似文献   
5.
<正> 侗族牛市以品种全、规模大著称于世。侗族地区往往是一个县或好儿个县才设有一个牛市,每场都有成百上千的打牛(专事打斗的牛)、耕牛、奶牛和莱牛上市。著名的牛市有闻名全国的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五里牌牛市、贵州省天柱县邦洞牛巾和玉屏侗族自治县的玉屏牛市,前两者的市场规模及其经挤状况,《民族团结》和《湖南经济信报》曾先后绘声绘色地报道过①牛市,作为侗族重要的经济活动场所之一,它既是侗族的商场,义是侗族贸易民俗文化的载体,它集中地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心理特征和商品经济观念。无论是它的议价形  相似文献   
6.
<正> 一、独具特色的恋爱形式侗族把青年男女初次相逢对歌借把凭、约期花园幽会,到携伴私奔期间的这段恋爱过程统称为“玩山”。“玩山”顾名思义便是在山上玩。侗语或称“或炎”(做玩),或称“学虽”(学智慧)。因玩山地点多设  相似文献   
7.
<正> 一 1886年,马克思主义民俗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这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我国的侗族正是这样,其婚姻作为一个能动的历史因素,在它所必然经历的从杂乱婚、血缘群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到专偶婚这一动态历程中,产生了大量与婚姻有关的民歌,并形成了很多有关的礼俗。当代侗族婚姻,是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实行的一夫一妻制。但其婚姻礼俗,颇富民族特色。举行结婚典礼的头一天,男方得请迎亲队伍(侗语叫“关亲客”)到女方寨子去  相似文献   
8.
<正> 侗族民间巫教以原始巫术作为主体结构,兼收并蓄道教和儒教的文化因子,同时还将佛教内容也揉合进去,成为一个内容庞杂,内蕴精深的文化复合体。由于这个复合体的全部宗旨和要义的阐述及其功能的表现、发挥,都是通过巫师的操作来实施并与观众的感应相配合而完成的,巫师的每一道操作程序都离不开“法术”,于是侗族民间又把巫教这一文化复合体称为“法教”。“法教”在侗族地区普遍盛行,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许多方面。举凡起造、搬迁、求嗣、育婴、保胎、疾病、死亡、天灾人祸、求雨、冲傩还愿以及大型的祭祀活动“玉皇  相似文献   
9.
一、序引“龙舟”的起源,本是对原始先民征服生物龙,以生物龙作为交通工具这一历史壮举的追忆和模仿。举行“龙舟竞渡”会使年成“风调雨顺”的意识观念,实质上是人类对龙的时代,即多雨水的时代的向往和怀恋。然而,过去在对龙、龙文化和龙舟文化的研究,专注于有限的史籍和文献记载,全然撇开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最能说明问题的考古学和现存的民俗志材料。因而得出龙是一种“虚拟动物”,划龙舟是“图腾崇拜的遗迹”、“纪念爱国英雄屈原”等缺乏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