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社会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明代由王阳明所开创的心学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心即理”,它所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并且赋于人的主体性以强大的人格力量。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及其相当一部分后学,不遗余力,颇有发明。笔者不揣浅陋,铺陈如下。1 追求人心的纯洁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农经济的传统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3月,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直属研究中心之一。成员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青年研究骨干为核心,同时包括哲学所、宗教所、图书馆、杂志社、出版社中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是一个跨所、跨部门的学术研究团体。研究中心的宗旨,是通过精研各类文献,深入探讨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宗教和经济问题,对民间社会生活的各种具体过程将予以特别关注。本刊编辑部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并参与传统中国研究中心的各项学术活动,特地邀请研究中心的主要科研人员就他们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次主题开放的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东汉时宦官专政,宫廷政治之下,皇帝用人,不是所亲,就是所爱。故外戚和宦官在宫廷政治中,是有天然优势的。为了聚敛钱财,灵帝想出了种种卖官鬻爵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狱市" 试释     
"狱市"之名,首见于<史记·曹相国世家>."狱市"究竟是什么,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解释.陈直先生认为"狱市"就是汉代的"大市".近年,李根蟠先生撰文,认为"大市"与"狱市"不是一个东西;"狱市"即"市狱",是"狱"与"市"的合称;但有的时候,"狱市"和"市狱"又是一个专名,是汉代犯人行刑和服役的地方.近有施伟青先生撰文,认为"狱市"之"狱"从"确",是汉代政府"管理市场贸易活动"的机构.笔者认为,就"狱市"善恶"并容"的功能来看,它显然与汉代民间涉及刑罚的重大纠纷的法外仲裁有关;而"狱市"之得名,则与曹参治齐,于市中为民间涉及刑罚的"私了"提供的专门场所有关;"狱市"和"市狱"是两个各自意义不同的专名.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代变法,基本上是以解决国家财政问题为中心的财政变法。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主持变法者主观努力的不同,这种财政变法的类型各不相同,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本文将中国历代变法概括为征农型、征商型和农商并征型,并分别以北魏均田制改革、西汉桑弘羊变法,以及北宋王安石变法为典型,对这三种类型的变法各自的时代特点及成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科举选官与胥吏政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清廷诏准。故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一切士子皆由学堂出身。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制废除已经一百年了,关于科举的功过是非至今仍莫衷一是。与以往所不同的是,当今学者对科举制的研究已经超越科举制本身,向着科举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乃至科举众多的具体分支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拓展。我们这里所推出的三篇文章,就是这一研究的最新体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土地占有关系的非制度化、市场的财政性质以及历代改革之类型这三个问题,作了历史的和理论上的分析和评价。本文认为,在中国古代,(1)土地占有关系的非制度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的非制度化;(2)国家的经济政策,根本是以财政为中心的,而市场则被国家作为其组织财政的工具;(3)中国历代改革之类型——征农型、征商型,农商并征型——实由以上两点及其相关问题所决定。  相似文献   
8.
明朝赋税太低吗?历史研究,仅仅天马行空不行。既然是研究,总也要尽量落实一点。落实并不难,更没有什么神秘的。我们通常提出一个问题,总要使这个问题能够成立,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它,这就是落实的第一步。问题不成立,就谈不到解决的办法,看书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